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今日開幕 首發首秀展品創歷屆之最
以“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為主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于7月4日在上海開幕。
本屆大會較往屆持續擴容升級,展覽規模、參展企業數、亮點展品數、首發新品數均達歷史最高。大會展覽面積超5.2萬平方米,重點圍繞核心技術、智能終端、應用賦能三大板塊,聚焦大模型、算力、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重點領域,集中展示一批“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最新成果,首發一批備受矚目的創新產品。特斯拉、微軟等500余家企業參展,市外企業和國際企業占比超50%,展品數量已超1500項。
首發首秀創歷屆之最
手指有觸感,可輕拿輕放杯子,即便是柔軟的面包,也能在抓起時保證面包外形的完整性……在位于上海浦東張江的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內,身高185cm、體重82kg、全身多達43個主動自由度的人形機器人“青龍”正不斷練習各類動作。
本屆大會期間,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將發布全球首個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青龍公版機,同時宣布開源其技術,這是該機器人的首次亮相。
記者注意到,本屆大會首發新品超50款,首發新品數突破了歷史紀錄。其中,新一代模型方面,商湯科技將首發“商湯日日新5.5”,科大訊飛“訊飛星火大模型V4.0”將迎來首秀。模型應用中,螞蟻集團“基于螞蟻百靈大模型的‘支付寶智能助理’”、金山辦公“WPS AI 企業版”將亮相。
本屆大會重點打造人形機器人專區,將展出人形機器人25款。人形機器人方面,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二(Optimus)、達闥雙足人形機器人XR4將首發首秀。四足或輪式機器人方面,云深處科技“絕影Lite3靈巧型智能機器狗”將登場。
繼續發揮產業加速器等平臺作用
記者了解到,本屆大會將繼續發揮“科技風向標、應用展示臺、產業加速器、治理議事廳”的重要作用,打造“會議論壇、展覽展示、評獎賽事、應用體驗”四大核心內容,匯聚世界頂級科學家、企業家、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國際組織、投資人、初創團隊等,向世界展示“中國智慧”“上海方案”。
數據顯示,大會凝聚超過1000位全球領軍人物,有9位圖靈獎、菲爾茲獎、諾貝爾獎得主和88位國內外院士參會,共200余位重磅嘉賓將與會發表演講。
促進產業鏈接方面,“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綜合區重點打造展示中心、發布中心和撮合中心三大功能區域,開展20場采購配對會及采購團閉門會,將有來自中國以及瑞士、美國、新加坡、加拿大、英國、墨西哥等近20個國家的超過100個場景方,現場發布近200個實際采購需求。
擎朗智能創始人兼CEO李通表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自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為標志性的年度盛事。它不僅是展現科技實力的窗口,更是推動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深度合作與創新的重要平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見證了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從最初的理論探討到如今的廣泛實踐,從單一技術展示到多領域融合創新,每一次大會都標志著人工智能領域的一次飛躍。”
助力上海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人工智能是上海著力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6年來,為上海人工智能發展注入蓬勃動能,也展示了上海加快推動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決心。
記者了解到,經過多年發展,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形成從底層芯片到核心算法、從軟件模型到智能終端、從基礎研究到創新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
一方面,上海人工智能創新規模持續擴大,優勢企業集聚發展。在產業規模上,數據顯示,規上企業從2018年的183家增長到2023年的348家,產業規模從1340億元增長到超3800億元,居全國前列。
另一方面,上海在人工智能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大模型方面,目前上海已形成“1+4”通用大模型格局,即一款開源大模型,兩款大模型已商用,另有兩款在研。全市已有34款大模型通過備案。上海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走在了前列,2023年國內發布了12款人形機器人,其中4款出自上海浦東,浦東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超過200億元。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梁正表示,上海要打造中國乃至世界人工智能高地,建議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應充分發揮其在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優勢,打造好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國際交流平臺。第二,應充分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頂尖人才,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人才高地。第三,應充分發揮長三角的既有資源稟賦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發揮好人工智能對新質生產力的賦能作用,加速形成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優勢,走出一條具有長三角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化道路。
星環科技創始人、CEO孫元浩表示,未來,上海可以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和對頂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優化政策及產業生態環境,強化基礎智算中心建設,優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上海還可以進一步通過大模型等新技術,促進數字治理程度提升及智慧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