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期盼“保險+期貨”實現常態化
2019年“保險+期貨”這一模式在證監會的指導下、在各期貨交易所的大力支持下,試點規模和覆蓋范圍穩步擴大,利用專業優勢開展精準扶貧取得較好效果。展望2020年,“保險+期貨”將繼續作為支農惠農的重要工具發揮作用,業內也期盼這一項目的常態化。
試點項目遍地開花
2015年大商所推動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首倡“保險+期貨”模式,2016年大商所、鄭商所相繼開展“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經過四年多的探索與完善,“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以其可復制、可推廣的優勢迅速拓展,當初播下的“保險+期貨”的種子已然遍地開花。
“無論是從‘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的覆蓋面、品種、質量看,還是從項目本身支持的金額看,都出現了質的飛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在2019年11月30日晚由中國期貨業協會主辦的第15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在扶貧路上”沙龍上,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王明偉表示,截至目前,行業149家期貨公司中已有136家開展了扶貧工作,行業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37億元,幫助24449戶、63864人實現了脫貧,國家級貧困縣所在的全部22個省級行政區域均留下了期貨人的扶貧足跡。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保險+期貨”等專業化扶貧方式,期貨行業更為脫貧攻堅貢獻了“期貨方案”和“期貨智慧”。
以黑龍江省樺川縣為例,在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魯證期貨的大力支持下所開展的玉米“保險+期貨”項目有效保障了樺川縣農民收入。目前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7000多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已達5000多元,實現高標準脫貧。
甘肅省秦安縣是中國七大蘋果產地之一,也是國家級貧困縣。該縣居民83%的收入靠蘋果種植,近年來鄭州商品交易所大力支持的蘋果“保險+期貨”項目促進了秦安縣蘋果生產標準化水平的提升,同時利用期貨市場所具有的雞蛋、豆粕、玉米等蛋雞養殖相關品種,通過在果園中開展蛋雞、蛋鴨養殖來幫助土地恢復有機質含量,有效保障了秦安產業再升級。
天然橡膠是重要的國家戰略物資,近年來由于天然橡膠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和下跌,嚴重打擊了膠農的生產積極性,膠農往往選擇了棄割。上海期貨交易所自2016年以來,投入了2億余元資金,在海南、云南的20個貧困縣區,聯合多家期貨公司開展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項目,惠及了18萬膠農,也為天然橡膠的生產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
上述案例不難看出,“保險+期貨”在精準扶貧、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意義重大。據不完全統計,相關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已經在蘋果、玉米、白糖、天然橡膠、雞蛋等10余個農產品種類上開展了多個“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未來“保險+期貨”項目覆蓋范圍、參與群體將進一步擴大,使受惠農民進一步增加。
期盼實現常態化
在助力脫貧攻堅、打通支農惠農的“最后一公里”上,“保險+期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展望2020年,業內人士指出“保險+期貨”項目覆蓋范圍、參與群體將進一步擴大,使受惠農民進一步增加。
“作為雞蛋‘保險+期貨’的試點地區,2020年我們將繼續努力和政府對接,致力于將‘試點’稱號取下,讓‘保險+期貨’項目常態化!蔽錆h市新洲區家禽業協會會長馬新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道。
不僅是馬新輝,實現“保險+期貨”項目的常態化更是業內人士的共同期許。
仙桃市同創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周超對記者表示:“我們從2017年正式開始接觸期貨,當時正處于行業低迷時期,多數養殖戶虧損時間長達半年。對于普通養殖戶來說,金融或是期貨的專業知識比較匱乏。但對于未來養殖行業而言,必須要接觸金融,參與利用期貨,才能更好地維護行業健康平穩發展。學習運用期貨,積極參與‘保險+期貨’項目,保障企業及合作的養殖戶獲得穩定的利潤。”
上海期貨交易所也表示,決定2020年繼續支持期貨公司開展天然橡膠品種“保險+期貨”精準扶貧試點工作。
雖然經過一系列試點,“保險+期貨”已在“三農”服務中生根發芽,這一模式也正處在快速發展期,但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保險+期貨”規模的擴大,僅僅依靠交易所和地方財政補貼資金顯然不夠,期望從國家層面對試點地區主要農作物價格和收入保險實施直接補貼。同時,隨著未來“保險+期貨”項目的不斷拓展,市場風險對沖需求將大幅增加,需要適時推出更多場內期權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