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波動率加大 期權策略私募基金 備案數激增
今年以來,全球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市場波動率明顯加大,能夠有效對沖風險的期權策略得到了不少私募機構重視。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公示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共有57只期權策略私募基金產品備案,是去年同期備案數量的兩倍多。業內人士表示,期權策略能夠在市場波動劇烈時平滑風險,未來隨著更多期權品種上市,該策略將被更多私募納入基金產品中。
今年以來,內外擾動因素明顯增多,A股市場波動更為劇烈,兼具做多和做空兩個操作方向的管理期貨基金頗受青睞,策略更為豐富多樣的期權策略私募基金產品備案數量亦顯著提升。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年內在協會備案的私募產品名稱中含有“期權”二字的私募產品合計57只,與去年同期的26只相比,備案產品數量已然翻倍。
“期權作為較為復雜的衍生品,其價格不僅與標的價格有關,同時跟標的波動性也有很強的關系。在市場整體波動率加大之后,期權價格也出現了明顯溢價,期權整體的交易價值顯著提升,因此私募加大了在期權這一細分策略的投入。”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分析稱。
滬上一位量化私募人士認為,期權成交趨于活躍,也為私募機構的期權策略提供了更大施展空間。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股票期權總成交量累計達到4.95億張,同比增長約70%。上證50ETF期權成交量占整個市場總成交量比例超50%,滬300ETF期權成交量占比為近41%,深300ETF期權和滬深300股指期權成交量占比則分別為7.35%和1%;商品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累計超過0.36億張,同比增長159%,累計成交額超過396億元,同比增加約155%,6月末總持倉量超過190.9萬張,同比增加129%左右。
“今年的市場環境能夠將期權策略優勢發揮出來。雖然目前機構投資者參與期權市場的比例并不高,但已有多家私募意識到多策略組合的價值,布局期權策略可能是未來的一種趨勢。”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表示。
山東融升基金創始人侯茂林透露,公司在產品設計方面采取了多策略、多品種組合,其中期權相較于A股和期貨,交易方向更加靈活,有買入、賣出看跌期權和看漲期權四個方向,交易重點為判斷價格方向和運行方式,在有效捕捉市場機會的同時能夠規避單一市場風險。
胡泊則分析認為,目前機構投資者參與期權市場比例較低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期權市場標的相對匱乏,單個期權品種流動性有待提升;其次,期權市場整體容量有限,很難成為主流的策略;最后,期權作為復雜的金融衍生品,對參與機構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門檻限制了機構的參與熱情。
不過在上述觀察人士看來,隨著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的占比逐漸提升,以及金融衍生品的日漸豐富,期權作為一種必備的風險管理工具,對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對比海外情況來看,國內期權市場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