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新模式:中國西部民營企業出海再“加速”
新華社重慶3月17日電?題:新產業新模式:中國西部民營企業出海再“加速”
新華社記者伍鯤鵬、田金文
31噸榨菜罐頭近日經重慶海關所屬涪陵海關檢驗合格后順利裝車,駛向千里之外的越南。
“我們的榨菜產品遠銷日本、加拿大、英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很受青睞。”重慶市涪陵咸亨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易志平說,這次出口的榨菜讓公司實現了新年“開門紅”。
這是中國西部民營企業近年來持續開拓海外市場的縮影。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從賣產品到賣設計,從“借船出海”到布局海外倉……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西部對外貿易的重要一員。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民營企業出口238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8%。2024年,四川民營企業進出口4427.7億元人民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如今已成為企業“出海”的重要構成。
2024年10月,一輛賽力斯問界M9汽車從重慶市兩江新區出發,橫跨亞歐大陸,亮相全球五大車展之一的巴黎國際車展,開啟海外布局新篇章。
賽力斯集團副總裁康波介紹,公司正積極推進全球化計劃。截至2024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已覆蓋了62個國家,包括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擁有超過300家經銷商,累計出口汽車超過50萬輛。
??2月6日,商品車在重慶魚嘴站等待裝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得益于自主研發,重慶華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甘桔冰梅片去年正式出口新加坡。“新加坡的醫藥市場開放程度高、監管嚴格,對藥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有著較高要求。產品的成功出口為我們繼續開拓東南亞市場打下基礎。”華森制藥副總經理黃介說。
行業煥新的同時,西部地區民營企業出海的模式也不斷更新。得益于跨境電商平臺功能的日趨完備、供應鏈更加快速靈活等積極因素的支撐,民營企業足不出戶“賣”全球,打開了中國西部地區出口新的增長空間。
今年3月,在重慶海關所屬重慶江北機場海關監管下,重慶年度首票包機直飛英國的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順利驗放。這批包裹總重約58噸,主要商品為原產自中國的衣物、生活用品等。“隨著跨境電商政策的持續優化和海關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們對今年的業務發展充滿信心,計劃進一步擴大出口。”重慶遠創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關務經理何治茂說。
亞馬遜全球開店在今年2月與四川省商務廳正式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啟動“四川跨境電商亞馬遜賦能計劃”。雙方將在三年內培育100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境電商知名品牌、100個對歐跨境電商賣家以及10大四川本土文創IP出海品牌。
在外部環境與內生動力的共同支撐下,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海外倉布局、品牌化運營及數字化營銷等模式,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擁抱國際市場。
在重慶,當地提出將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民營企業搭建平臺與渠道,拓展國際市場。在成都,當地發布了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降本增效,以及在口岸通道支撐、全生態鏈條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清單。
重慶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關注民營企業所盼所想,提高政策精準度,助力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大顯身手。
“如今我們的產品已經遠銷老撾等多個東南亞國家,也將嘗試開拓南美、中東和中亞地區的市場。相信未來一定能在海外開拓更廣闊的市場。”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冉智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