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行業高景氣 “硬科技”公司去年業績很“硬氣”
隨著科創板中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領域上市公司年報相繼出爐,該領域的“年報畫像”已然清晰。
上證報資訊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62家上述領域的科創板公司均已披露2020年年報,超六成(40家)公司營收、凈利潤實現“雙增”。其中,海優新材、優利德、固德威、西部超導、有研粉材、金博股份等6家公司凈利潤實現翻倍以上的增長,天能股份、天合光能則分別以22.8億元、12.29億元的凈利潤位居盈利總額榜前列。
反映“硬科技”成色的研發投入狀況,也是備受關注。去年,天合光能、天能股份研發投入亦位居前列,分別為16.28億元、12.42億元;方邦股份、科威爾、高測股份、奧福環保等4家企業研發占比則超過10%,同樣也是“不惜重金”。
高景氣度帶來好業績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去年,科創板中新材料領域的公司凈利潤增速更為突出。其中,凈利潤至少翻倍的6家企業中,有5家來自于新材料企業,海優新材則以230.37%的同比增速,位居首位。此外,天合光能、派能科技、德林海等12家企業凈利潤增速也在50%以上。
分析上述公司的年報不難看出,受益于行業的高景氣度,光伏行業在新材料領域中更顯優勢。比如,受益于光伏膠膜銷售量和單價提高,海優新材2020年實現營收14.81億元,同比增長39.3%;實現凈利潤2.23億元,同比增長233.78%。主營逆變器等業務的固德威業績表現同樣亮眼,2020年實現營收15.89億元,同比增長68.09%;實現凈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153.16%。
處于超導材料細分領域的西部超導增速也很強勁,去年公司實現營收21.13億元,同比增長46.1%;實現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增長134.31%。有研粉材作為國內銅基金屬粉體材料和錫基焊粉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2020年實現營收17.29億元,同比增長0.97%;實現凈利潤1.32億元,同比增長119.73%,業績也相當可觀。
2020年,受疫情防控需求的刺激,優利德紅外測溫產品的銷售額大幅增長,去年業績也實現超過100%的增速。優利德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收8.86億元,同比增長63.98%,實現凈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175.95%。
就凈利潤總額來看,躋身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天能股份,去年以實現營收351億元、凈利潤22.8億元,成為科創板相關領域的佼佼者;處于節能環保領域的天合光能,去年實現營收294.18億元,同比增長26.14%,凈利潤12.29億元,同比增長91.9%,業績亮眼。此外,凱賽生物、金達萊、西部超導、宏力達等37家科創板企業,去年凈利潤也邁過億元關口。
重金研發蓄積強勁動力
研發收入狀況,是檢驗科創“硬實力”的一面鏡子。
記者梳理上述62家企業發現,超八成企業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收比例超過3%。其中,方邦股份、科威爾、高測股份、奧福環保等4家公司去年的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0%;天能股份、天合光能去年全年研發支出則超過10億元;會通股份、西部超導、中信博、金盤科技、南亞新材等5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則超過1億元。
“公司現已形成‘總部研究院+技術中心+生產基地技術部’三級研發架構,較好地適應了綠色能源科技領域既要著眼現階段產業需求,又需要放眼前沿、基礎性的技術研究。”天能股份近日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天能股份研發投入連續3年超過10億元,分別為11.17億元、11.41億元、12.42億元。
資料顯示,天能股份主營業務為電動輕型車動力電池業務,具體包括電動特種車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在高研發投入下,天能股份形成了鉛蓄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協同發展、氫燃料電池等新材料電池儲備發展的電池產品體系。2020年,天能股份新增知識產權476項(發明專利83項,實用新型專利368項,外觀設計專利16項,軟件著作權9項)。
天合光能也不惜重金投入研發。去年,公司研發投入達16.28億元,同比增長22.29%。在光伏組件領域,天合光能通過持續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為市場提供了一系列高效率、高功率及高可靠性能的產品。2020年2月,天合光能向全球發布500W“至尊”系列超高功率組件,5個月之后,“至尊”系列組件功率又進一步升級至600W+。截至目前,公司210mm尺寸“至尊”系列組件簽單量已超10GW。
截至4月28日,上述所涉及領域的科創板公司中,有27家公司已經披露了2021年一季報,業績大都延續著強勁的勢頭。其中,有24家公司一季度的營收、凈利潤均實現同比穩步增長,有15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