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擁抱新格局:修煉自身硬實力 聚焦服務實體經濟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中國證券業正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揚帆起航。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北京金融街服務局特別支持的“打造國際一流投行 助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2020中國證券報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第十一屆證券業金牛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證券公司中的優秀代表與行業監管者相聚北京,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金牛獎彰顯行業標桿實力
在12月2日揭曉的“2020證券業金牛獎”獎項中,共計34家證券公司獲得70個“2020證券公司金牛獎”獎項,30名首席分析師、10家研究所以及129支行業分析團隊獲得“2020證券業分析師金牛獎”獎項。
其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國銀河證券、中金公司、國信證券10家證券公司獲得“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這些證券公司在持續合規狀況、風險管理能力、市場競爭力三個維度年度綜合評價排名居行業前十。
中信建投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信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光大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中泰證券、興業證券、東吳證券獲得“證券公司社會責任獎”,這些公司近年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并取得豐碩成果。
同時,結合證券行業發展方向,主辦方今年增設了“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獎”“證券公司金融科技獎”以及“證券公司社會責任獎”附屬榜單“證券公司普惠金融獎”和“證券公司綠色金融獎”,意在鼓勵證券公司全方位發展,積極提升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
具體來看,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東方證券、興業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國海證券獲評“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獎”,東方財富證券、平安證券、華寶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華鑫證券斬獲“證券公司金融科技獎”,申萬宏源證券、民生證券、華西證券、九州證券、國海證券榮獲“證券公司普惠金融獎”,摘得“證券公司綠色金融獎”的分別是財通證券、東興證券、國海證券、渤海證券、華西證券。
投行業務發展將全面提速
進入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已培育出一批投行新勢力,在與外資投行同臺競技的背景下,努力修煉著自身的硬實力。下一個全球一流投行在哪里?
與會人士一致認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同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重新出發的一年。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一年中,伴隨著注冊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券商各項業務都將迎來變局和挑戰:投行業務模式必將進一步重塑,投資者生態必將進一步優化,經紀業務也必將進一步向財富管理轉型。未來的一年中,證券公司作為融資中介、投資中介,在穩經濟、穩金融的過程中,必然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也需要一個強大的證券行業。種種跡象顯示,本土券商在打造全球一流投行的賽道上,必將迎來一個全面提速的周期,催生本土航母級券商的風口已經出現。
“沒有高質量發展的投資銀行,就沒有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在做主題演講時指出,投資銀行是促進資本形成和交易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是連接投資端與融資端的核心中介,是資本市場發揮樞紐功能的制度基礎和邏輯主體,投資銀行是否強大決定一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功能發揮和服務半徑。
安青松建議,從三方面提升全業務鏈投資銀行服務能力:一是適應注冊制改革趨勢,重塑投資銀行的業務邏輯;二是增強資源協同能力;三是增強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