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買方投顧的市場一定是“星辰大海”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7月12日下午,中國證券報主辦的“回歸本源,向新而生——2024基金業投教創新論壇暨第二屆基金投顧金牛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在“財富管理‘新質生產力’”圓桌論壇中表示,買方投顧的實質是以投資者為本,核心是專業服務,基礎是長期陪伴和價值投資,買方投顧的市場一定是“星辰大海”。證券公司從經紀業務到賣方產品銷售,繼而向買方投顧轉型,這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進程。
在徐海寧看來,財富管理行業的演進離不開兩方面因素驅動。一方面是客戶需求,投資理財和財富管理,對居民資產配置而言是剛需,證券業從經紀業務到賣方金融產品銷售以及買方投顧方向的轉型發展,基礎的驅動就是客戶需求,這也是機構專業服務的出發點;另一方面是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產品凈值化管理,公募基金投顧試點,公募基金三階段費率改革等,從制度層面推動市場從以賣方為主的金融產品銷售逐漸轉型為買方投顧的專業化服務。
2021年6月,東方證券成為第二批取得公募基金投顧資格的機構。根據徐海寧介紹,東方證券基金投顧展業兩年多,取得了六大成效:一是業務規模實現從0到150億元的跨越,在推出基金投顧業務29個月,始終保持每周客戶主動追加投資的凈申購狀態;二是客戶體驗得到了提高,客戶普遍認為賬戶交由專業的投顧機構打理,既解決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專業性不足的問題,還保證了資產安全性;三是改善了客戶的投資行為,由過去的“追漲殺跌”變成“逆勢投資”;四是拉長了投資者的持有時間,基金投顧上線兩年多,客戶持有時間平均超過600天;五是改善了投資者的收益水平,接受投顧服務的客戶,其組合投資好于單產品投資;六是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成本。
“穩健低波動理財需求是財富管理的主戰場,財富管理機構應視野開闊,不能僅僅看到5萬多億元權益規模,而應更多的立足于客戶的不同風險特征的資產配置需求。”徐海寧表示,基金投顧本質上是買方中介,應該從客戶出發,站在客戶不同風險偏好上建立全市場的資產配置理念。
一個新的業態發展壯大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徐海寧認為,要解決買方投顧發展中存在的痛點,首先要加強制度供給,在60家機構取得了基金投顧資格基礎上,應適時推動投顧業務試點轉常規,支持更多的專業服務力量的參與。
其次是加強買方投顧人才專業培養。行業中的投資顧問大多數仍以從事賣方業務為主,專業買方投顧人才亟待培養。
再次是需要市場機構,尤其是已經取得基金投顧牌照的機構要做好頂層設計。試點機構要持續積極實踐,在商業模式、組織架構、人才建設以及機制規程等方面,探索形成新的組織發展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