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長汪兆軍:進一步引導證券行業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
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長汪兆軍
11月22日,由中國證券報、新華社福建分社主辦,廈門金圓集團戰略合作支持的2024證券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金圓集團杯·證券業金牛獎頒獎典禮在福建廈門舉行。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長汪兆軍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證券公司積極發揮專業優勢,推動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支持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汪兆軍看來,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一項長期任務,市場各參與方應當強化擔當作為,凝聚合力,久久為功。下一步,協會將在證監會領導下,始終堅持“自律、服務、傳導”的職責定位,發揮好監管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引導證券行業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更好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動證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支持服務科技創新取得良好成效
汪兆軍認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是本次大會討論的主題,也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所在,意義重大。近年來,證券公司積極發揮專業優勢,推動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支持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深耕高新技術領域,助力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融資。證券公司積極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助力其融資發展,截至2023年12月底,共有566家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520家創新成長企業在創業板上市,239家中小創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合計融資約1.47萬億元,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生了一批領軍企業,資本市場科技創新企業群體穩步壯大,示范效應和集聚效應逐步形成。
二是綜合協調發力,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科技創新企業通常具有所屬行業新興、經營規模較小、資本市場對其熟悉度較低等特點,證券公司持續加強“投行+投資+投研”“投行+交易”等業務聯動,全方位提供風險投資推介、戰略投資者引進、股權投資、風險管理、上市融資、做市、股權激勵等服務,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形成更加有效的綜合服務模式,構建服務科創企業的多元化業務生態。
三是合規風控意識明顯增強,專業服務能力逐步提升。注冊制改革以來,已建立行政、刑事、民事及誠信約束等立體追責體系,對違規機構人員的問責力度明顯加大,證券公司持續健全完善合規風控體系,以制度機制保障執業質量。同時,證券公司在服務科技創新企業成長過程中估值定價、產業研究能力也逐步提升,以更好把握科技創新的底層邏輯和發展規律,甄別優質項目能力有所提升,并積極發展科創板做市業務,完善價格發現機制,提高市場流動性。
進一步引導行業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
汪兆軍認為,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需要金融更好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中介機構證券公司更是責無旁貸,應當堅定信心,積極擔當作為。下一步,協會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新“國九條”精神以及資本市場“1+N”系列政策部署,在證監會領導下,始終堅持“自律、服務、傳導”的職責定位,發揮好監管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證券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更好發揮自律管理的協同和補位作用,進一步引導證券業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新“國九條”明確提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證監會出臺了“1+N”系列政策措施,對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作出重點部署,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明確提出進一步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在近日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介紹了資本市場突出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相關情況。協會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進一步發揮行業智庫作用,積極主動作為,加強重點、難點問題研究,配合做好相關工作,進一步引導行業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更好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進一步暢通“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二是協同推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建設,推動證券業高質量發展。協會將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部署,按照證監會有關工作要求,依托行業機構和協會相關專業委員會,研究健全推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建設的工作機制,發揮好自律管理的前瞻性引導作用,支持頭部機構做優做強,鼓勵中小機構做精做細、實現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是完善自律管理規則,強化激勵約束機制。一方面,適應新質生產力特點,針對性加強行業自律管理規則,完善上市輔導、保薦承銷、盡職調查、定價、持續督導等全鏈條的執業標準,促進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強化合規風控意識,壓實機構主體責任;另一方面,研究完善證券公司及其從業人員的評估評價和執業聲譽管理機制,強化激勵約束,引導行業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四是加強政策培訓,促進行業交流。協會將加強資本市場重大政策的培訓和宣傳引導,持續開展證券業服務新質生產力等系列政策解讀,加強行業機構對法規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助力相關政策規則更好落地見效。協會將定期不定期組織行業機構總結交流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和優秀典型案例,促進行業機構互學互鑒,進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