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頻收關注函 近八成公司扣非凈利潤為負
隨著年報業績預告落下帷幕,去年倍受市場關注的ST板塊在今年的生死大考中表現得捉襟見肘。
在ST公司“家族”中,逾六成公司凈利潤為負,近八成公司扣非凈利潤為負,17家公司營收未過億元,33家公司營收剛好踏過億元營收紅線。面對業務存疑、業績突擊等規避退市的情況,滬深交易所在多數ST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后紛紛下發了關注函。
在退市新規的實施下,2022年開年以來已有上百家公司發布了股票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在被稱為保殼最難的2022年,今年將退市離場的公司數量或刷新以往記錄。
ST公司密集收關注函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共182家ST公司,其中172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針對新規下的財務組合指標,記者梳理發現,*ST中新、*ST長動、*ST明科、*ST游久、*ST中房等17家公司營收未超過億元。對此,公司均發布了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稱若觸發“扣非前后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的財務組合指標,將存在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在這17家公司中僅ST海投、*ST東海A、*ST群興、*ST寶德、*ST金泰5家公司扣非前后凈利潤均為正,其余公司或面臨未達財務指標標準被迫退市的情形。
此外,這5家公司看似邁過了業績達標的門檻,但ST海投、*ST寶德等又因四季度業績增幅過大是否合理、資產減值計提是否充分等原因收到交易所的關注函,詢問其是否涉嫌存在業績虛假實現凈利潤轉正,規避終止上市的情形。
除去上述19家營收未過億元的公司外,仍有33家公司在營收過億的及格線上掙扎,營收未超過2億元。此類公司中,有不少公司因存在第四季度增收過大的情況引起監管關注。
例如,*ST科林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為0.22億元,年度業績預告卻顯示扣除后營收為1.8億元至1.9億元。對此,深交所要求其說明第四季度營收大幅變動的原因及合理性。此外,關于公司第四季度內簽訂的重大經營合同,其主要業務盈利模式和商業實質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是否應當計入非經常性損益,也同樣受到監管關注。
與其情況相似的*ST丹邦、*ST天成、*ST邦訊、*ST凱瑞等公司,同樣因第四季度營收增幅過大收到關注函,如今依舊未能及時對此回復。
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退市新規下,針對惡意保殼的行為,倘若公司未能給出合理的解釋,依舊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F在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依舊具有不確定性,最終業績要以會計師審計后的年報意見為準!
ST公司仍值得期待
ST公司作為不少投資者去年青睞的對象,如今在業績預告發布后,結果或有些不盡人意。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發布業績預告的172家ST公司中,110家公司凈利潤為負,占比63.95%,134家公司扣非后凈利潤為負,占比77.91%;42家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至少超100%。其中,*ST星星、*ST眾泰、ST沈機、*ST金洲等22家公司凈利潤虧損達10億元以上;ST中珠、ST中昌、*ST金洲、ST華儀等10家公司凈利潤下滑至少超1000%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2022年是踐行常態化退市機制的關鍵之年,也是ST公司歷年來保殼最難的一年。在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的考核下,ST公司面臨退市新規下營收和扣非前后凈利潤組合指標的嚴峻考驗。同時,在去年11月19日滬深交易所發布關于營業收入扣除的指南后,無疑為打擊那些通過鉆空子、增營收的“僵尸企業”,再劃上了一道紅線。
據記者統計,2022年開年以來,已有上百家公司發布了股票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ST公司真正的投資價值,將隨著年報出爐及監管落地重新被市場定義。
由于近年來業績持續虧損,即使在*ST德奧重整引入投資人后,公司基本面依舊未發生轉變,2021年全年將繼續虧損,持續經營能力有較大的不確定性。*ST德奧在2月8日公告稱,公司恢復上市保薦機構聯儲證券認為公司已不具備恢復上市條件并不再為其恢復上市提供推薦服務。
“在如今注冊制的落實下,從關注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向持續經營能力轉變,更符合退市制度的改革方向,也有利于通過優勝劣汰的機制加速出清空殼公司。ST公司雖然具有基本面改善或市值被低估的可能性,但其基本面仍存在較大風險,投資價值會低于大多數業績成長股或績優股,建議投資者審慎對待!卞\華基金總經理秦若涵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