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云亮相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為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蓄勢賦能
中證網訊(王珞)5月23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峰會主題是“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科技部等共同主辦,是國家數據工作體系優化調整后首次舉辦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海納云作為山東省科技企業代表,攜軟硬一體的數字應急解決方案與典型案例亮相山東省展臺,展示了在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加強安全體系和能力上的“山東智慧與經驗”;獲得國家部委、各省市大數據系統政府嘉賓、行業資深專家等關注與認可,為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建設數字中國蓄勢賦能。
打造安全韌性城市“青島范本”
當前,數據成為關鍵戰略性資源。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到,要挖掘和釋放數據要素典型領域應用場景,開展“數據要素×應急管理”“數據要素×城市治理”等重點行動。
海納云作為數字城市應急安全解決方案的引領者,深入發揮數據要素在守護城市安全上的乘數效應,在業內領先構建了軟硬一體化、全周期覆蓋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預警解決方案”,打造了國家級樣板——“青島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項目,輸出了數字化賦能應急安全管理的“青島模式”。
此次展會上,海納云在青島打造的這一數字應急樣板,被當作山東省建設智慧、韌性城市的典型實踐進行重點展示,吸引眾多專業嘉賓駐足了解與交流。海納云通過構建“一網絡、一中心、一平臺、廣應用”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助力青島城市生命線、公共安全等領域的燃氣、供排水等9大專題場景,實現“知風險、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的風險綜合監測智能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海納云依托星海數字平臺四大能力,實現對青島城市生命線等運行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處理全周期賦能,推動青島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通過部署相關行業1.7萬余臺智能感知設備,“青島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匯聚了9個部門176項數據類目,接入已建行業系統23個,并對接城市云腦等市級數據共享平臺,形成城市安全大數據資源池,展現強大的跨場景、跨部門、跨行業數據融合、協同能力。
同時,基于40余種應急安全算法,對各類風險隱患監測數據進行透徹感知、精準分析,賦能青島應急安全實現“五個自動”智慧化效果,并憑借充分利舊節省投資、耦合分析精準智能、硬件自主可控等亮點,實現行業引領。
項目自去年4月17日上線以來,已成功報警5600多起,多次獲得國家、部委、省市政府認可,為建設安全、韌性城市提供優秀范本。
智能硬件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構建城市級的安全感知網,分布在窨井、管道等設施上的智能硬件尤為重要。通過硬件對各類風險隱患的整體監測和動態體檢,為城市安全管理者與相關企業提供第一手的數據信息和數據。
海納云在智能硬件研發上,聚焦燃氣、水務等5大場景,建立9大類硬件研發體系,實現多項技術的國產化替代。本次展會上,海納云展示了“激光可燃氣體探測儀”“管道泄漏相關儀”兩款核心產品,憑借自主可控的關鍵技術和應用成效,獲得大量參展觀眾的關注。
除了這兩款備受關注的硬核產品,海納云還針對城市數字化治理、大安全大應急建設需要,研發了覆蓋網關類、安防類、探測儀等多個品類的150+智能硬件,進一步夯實海納云“全鏈路軟件體系+場景化智能終端”全??v深部署能力,從而更高效、低成本地為用戶提供全流程、全場景、軟硬一體的數字城市解決方案。
新興數字技術高速發展,帶來了城市安全發展的更迭升級。海納云深入踐行數字中國、平安中國戰略,在打造安全發展城市樣板的過程中,不斷沉淀能力,迭代軟硬件技術水平,形成貫穿“頂層設計、研發、實施、交付、運維”全流程的數字應急綜合解決方案,聚焦城市生命線、公共安全、生產安全和自然災害4大領域,在燃氣、供排水、電梯、橋梁等18個專項場景落地應用,實現城市安全綜合風險展示、監測、預警、指揮調度及聯動處置。
截至目前,海納云領先的數字應急服務能力已在全國近10余個省、20余個城市的數字城市項目中落地,將青島應急安全管理的先進經驗從青島復制到濟南、德州齊河、安徽合肥、河南鶴壁、重慶等。
海納云表示,未來將繼續強化數字應急綜合建設優勢,夯實技術、場景深度融合的核心競爭能力,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讓城市更安全、宜居、智慧,讓百姓更安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