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陳雨露:加強金融科技監管頂層設計和審慎監管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發表文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金融改革開放》指出,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發展可著眼于四個層次。文章還提出了新時期金融改革發展需要關注的十個重點問題。
這四個層次分別是:一是通過金融科技引領,推動金融體系集成創新,服務第四次工業革命。完善產業鏈創新鏈融資體系,加大對高端制造業、創新企業和引領性產業集群的支持力度。
二是立足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的循環路徑和戰略基點,著力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構建與國際能源格局調整相適應的金融支持體系,探索以數字普惠金融等方式推進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通過金融支持民生發展和鄉村振興,釋放消費潛力。
三是以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為目標,深化金融業高水平開放,同時注意防控系統性風險。以金融開放推動金融改革向精細化發展,通過高水平開放引進國際金融資源參與“雙循環”。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調控、監管、市場之間更友好的結合,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
四是結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金融改革開放布局。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內陸金融中心和區域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形成與本地區經濟結構、產業特點和居民需求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要素高效聚集、合理流動和金融市場融合發展。
陳雨露提出了新時期金融改革發展需要關注的十個重點問題。一是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機遇,引領金融科技健康發展。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既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范風險,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風險管控和金融信息保護,做好新技術金融應用風險防范。加強金融科技監管頂層設計和審慎監管,建立健全監管基本規則體系,提升穿透式監管能力。
二是完善中國特色科創金融體系。支持金融機構按科技創新生命周期規律,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加快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充 滿活力、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創業投資機構體系。多渠道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來源。充分發揮主板、科創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功能,暢通創業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探索金融支持高科技農業發展的有效路徑,加大對林下經濟、板下經濟、生物種業、現代農機、智慧農業等農業科技領域的支持力度。
三是建設獨立自主的高質量金融基礎設施。四是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支持綠色發展。五是構建新能源發展和能源供給體系戰略調整的金融支持體系。六是以可持續為基本前提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著力緩解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七是發展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產業鏈金融。八是做好金融支持民生發展。完善金融市場,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多樣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為居民提供更多渠道實現財產性收入增長。大力發展養老、健康金融,建設完善養老保險體系三支柱框架。九是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是全面提升系統性風險管理能力。
陳雨露表示,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完善與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相適應的貨幣政策框架和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探索構建矩陣式管理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逐步擴大宏觀審慎政策的覆蓋范圍。不斷完善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風險監測與評估框架,加強對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定期開展金融機構穩健性現場評估,做好中央銀行金融機構評級和金融穩定壓力測試工作,切實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構建適應人民幣國際化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機制,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