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 券商筑牢投資者保護屏障
在資本市場日益繁榮的今天,券商作為連接投資者與資本市場的橋梁,其責任與義務愈發凸顯。其中,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作為券商業務的核心環節,對于保護投資者權益、維護市場秩序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證券公司在投資者保護工作中始終將“賣者盡責”作為核心理念,規范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義務,不斷健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投資環境,促進金融市場穩定和健康發展。
多元施策 完善適當性管理工作機制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證券公司正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不斷完善適當性管理機制和流程。
長江證券表示,公司在集團層面加強對適當性管理的統籌組織和管理,指定運營管理中心負責適當性管理的督辦和協調,充分發揮中臺部門對前臺業務部門和子公司的支持作用。公司在總部設置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專崗,在OA網設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專區,組織各部室、子公司及分支機構及時學習適當性制度規范、同業案例等,督促各業務部門對照案例進行自查排查,相關情況納入半年度適當性全面自查報告。
長江證券建設完善適當性管理系統及相關配套管理系統,對客戶參與業務、購買產品或服務的適當性進行全流程管理。事前,在檢查客戶風險承受能力測評結果有效性的同時,還對客戶個人信息更新情況與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問卷信息進行一致性校驗;事中,進行適當性準入管控、產品風險揭示、適當性強匹配和充分告知,加強履職留痕;事后,規范做好相關回訪工作,并監測客戶持倉期間其風險承受能力或產品風險等級調整導致適當性不匹配的情況,通過手機客戶端、手機短信等方式向客戶進行專項通知,做好持續管理。
開源證券表示,公司建立了合規總監統一領導、總部層面成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小組、各部門各分支機構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架構。事前把控方面,公司建立了投資者信息了解機制,對投資者的基本情況、投資經歷、金融類資產狀況、期權基礎知識、風險承受能力和誠信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在產品服務端,公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小組下設產品或服務風險等級評估小組,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產品或服務進行評級并制定產品或服務風險等級清單,確保如實展示產品及服務的風險等級。
事中匹配方面,在產品、服務銷售環節,公司根據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產品或服務的風險等級匹配情況向其銷售或者提供適當的產品或服務;在購買環節,由系統對客戶的三要素與所擬購買產品、服務匹配情況進行效驗,風險承受能力與風險等級不匹配的投資者,將從系統端進行攔截,確保投資者所接受的產品、服務與其承受能力匹配。
事后跟蹤方面,針對已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的投資者,公司執行每兩年對投資者重新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同時支持投資者自主進行風險承受能力再測評,實現對投資者實際風險承受能力的動態評估;針對短期內調高風險等級的情況,對投資者進行特別風險警示與提醒,防范投資者做出與其真實意愿不相匹配的結果。
科技賦能 優化適當性管理工作體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證券公司通過科技賦能和智慧運營等手段,優化了適當性管理工作體系,實現了投資者適當性的自動管控。這不僅提升了公司的服務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投資環境。
中銀證券通過系統和數據的集成,實現了風險等級到期自動提示功能、客戶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功能和手機客戶端的金融產品/服務持續匹配管理功能。在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到期前后,公司短信平臺、各交易終端、CRM系統、客服系統等各類通道會向客戶發送針對性提示。通過系統建模,從各個角度對投資者數據庫數據進行分析,動態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客戶通過APP進行風險測評后,系統根據客戶最新的測評結果,并自動篩查客戶持倉的產品和開通的業務權限,對客戶風險等級和持倉產品/開通的業務權限進行匹配篩查。
首創證券積極完善適當性管理系統功能,以CRM系統MOT模塊為基礎,開發了客戶重新測評異常、高齡客戶交易異常、客戶不符合適當性準入標準提醒等20項適當性管理專項事件,從客戶風險等級變化、高齡投資者適當性特別關注、適當性匹配情況變化等多個方面增加了投資者適當性持續跟蹤的維度。
首創證券表示,新功能的上線,可以幫助公司及分支機構業務人員更加及時地了解和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變化情況,針對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適當性匹配情況發生變化導致可能承受超出其風險承受范圍投資損失的情況,做到“有效識別、及時提醒”,進而更好地履行適當性管理義務、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萬和證券實現了對風險測評臨期或已過期客戶實施動態評估及預測評結果推送,也實現了客戶測評結果與持倉產品/已開通業務權限持續匹配管理,且支持持倉產品或服務風險等級變更查詢。
多措并舉 提升適當性風險評估有效性
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基礎在于有效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實現將合適的產品或服務推薦給適格的投資者。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不少證券公司發現部分投資者不能認真填寫適當性問卷,存在亂填、敷衍、故意錯答等情況,導致最終結果無法真實反映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
針對上述情況,中泰證券認真梳理研究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問卷題目,務求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做到準確,于2022年全面上線風險評估互斥功能,保障公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確保投資者權益保護安排更具針對性。
根據投資者在填寫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問卷過程中的常見錯誤,中泰證券建立同一評估問卷題目與題目之間的邏輯互斥關系,為避免出現問卷前后信息矛盾沖突的情形,公司建立自然人投資者相鄰兩次評估問卷同一題目互斥關系的系統控制,部分客觀題目選定后30日內不可變更;同時對投資經驗的部分題目設置了不可逆向選擇、不可矛盾選擇的限制功能。
中泰證券通過人工識別、系統前端控制等方式有效核實投資者姓名、年齡、學歷、職業等身份信息,同時建立問卷題目與公司系統內記錄的自然人投資者職業、學歷信息之間邏輯比對。另外,投資者更新了職業信息、學歷信息,如果與已經作答的風險評估問卷題目產生了互斥,公司將通過消息推送系統推送消息提醒投資者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中國銀河證券進一步強化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過程的適當性管理,重點對投資者基本信息與風險測評相關題目一致性、風險測評題目間邏輯關系的合理性,采用關聯校驗和系統提示方式,提升投資者適當性評估數據質量。
財信證券成立自主研發團隊,上線了風險測評互斥功能、風險測評問卷與投資者基本資料聯動功能,助力公司精準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做細做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風險測評互斥方面,公司針對問卷試題及270余萬投資者風險測評數據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家分支機構調研,對不同場景設計了選項邏輯強控和選項矛盾提醒等不同的管理模式。客戶資料聯動方面,公司對投資者留存的基本信息與風險測評進行綜合考慮,有效提升了信息間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