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兼CEO 張磊
經過數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從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再到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中國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始終強調合作共贏,并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
10月份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同時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既是源于中國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也是中國對于堅持創新和全球化的承諾。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創新革命在全球范圍內興起,而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創新和科技發展的核心之一,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并在竭力搶占新興產業和前沿技術的戰略制高點。不久前,我在參加烏鎮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和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時,都提到一個觀點,即在新時代下,新科技應該更多地與傳統產業融合,以包容性、有溫度的創新,帶動更多人搭乘科技快車,享受創新成果。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認為中國構建經濟新格局所需要的創新不是簡單的復制別人的經驗,也不是簡單的疊加各方面的要素,而是一種在創新的思路和創新的模式上具有原發創造力的創新。中國在過去的10年尤其是過去5年中,創新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C2C(Copy to China,復制來到中國)向 IFC(Innovate from China,創新源自中國)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
如何理解C2C向IFC的這種轉變?
在我看來,一方面,構建全球經濟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創新要素不再是過去創新1.0時代里存在的簡單取巧式的商業模式的創新,而應該是立足于硬科技、黑科技、原發科技的“科技創新2.0”。當今是屬于硬科技、黑科技的時代,因此立足于科技創新的競爭與合作才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科技是可以賦能、改造傳統企業的,真正的科技創新能夠幫助傳統企業轉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兼具包容性和普惠性,從而能夠讓更多人參與到科技創新中來,并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成果。簡而言之,“科技創新2.0”,是真正來自于基礎科學和基礎科技的創新,科技從原有的顛覆者被賦予再造重生的價值,將以全領域、深結合的創新來改變傳統產業,是真正的黑科技、硬科技與傳統產業融合,實現長遠價值創造、共同發展的創新,同時兼具有溫度、包容等特性,從而可以推動更多人搭乘科技快車,普惠大眾。
高瓴資本從2005年創辦伊始就有創新的基因,這十幾年來,我對創新的內涵也在不斷思考并產生新的理解。作為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投資機構,我認為我們有責任用高科技的力量幫助傳統產業通過科技驅動實現產業升級。過去一段時間,科技愈發進步的同時,對實體經濟和傳統企業也造成了巨大沖擊,甚至有人擔心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將使許多工廠以機器取代人力。我認為,實體經濟是國家的根本,在創造就業崗位方面不可取代。而就業與勞動是人生而享有的權利,勞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不可剝奪。在“科技創新2.0”的時代里,高科技應該是有溫度的、普惠的,它不再是顛覆者的角色,而應該是社會和諧發展的調節器。
作為投資人,我們選擇投資和支持百麗、美的、藍月亮和江小白這樣的傳統企業,就是希望用高科技手段讓更多的傳統企業和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到社會創新中來,為社會創造更大的長期價值。比如我們今年牽頭完成對女鞋巨頭百麗的私有化,就是看到近年來百麗受到消費科技、電子商務等新興事物的沖擊,遭遇經營困難,利潤開始下降。但是百麗這樣一個擁有2萬家門店、12萬員工的傳統企業,不應該因高科技的發展而剝奪掉發展的機會。
我認為百麗的8萬多一線店長和員工是最好的UI(用戶界面)/UE(用戶體驗),這樣的一家公司,我們有責任讓它通過長期資本的支持,并結合我們在數字化和公司運營方面的深厚經驗,通過高科技手段幫助它和消費者產生更好的連接,使其有機會涅槃重生、再造輝煌。當然這個過程極具挑戰,但是能夠幫助更廣大的人群參與到社會創新當中,形成一個高科技賦能與價值創造的正循環,對我來說就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也是對我提倡的“科技創新2.0”理念最好的詮釋。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迎來爆發式跨越,許多領域,如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等正向著全新方向邁進,中國未來的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是全面開放、互利共贏的發展。在此發展趨勢下,我們應該有秉持文化自信的氣度,有勇氣、有智慧地把“科技創新2.0”投入實踐,通過推動實體經濟和傳統產業的創新和升級,創造更大的長期價值,真正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