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專而精”應各美其美 公募基金主打優勢牌
證券時報記者 陳書玉 裴利瑞
近日,新“國九條”發布,進一步加強對證券基金機構的監管,推動行業回歸本源、做優做強,同時對資管機構的投研能力和產品創新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站在資產管理規模已逼近30萬億元關口的公募基金行業,該如何重整行裝再出發?
所謂形勢比人強。公募基金需趨勢而為,不僅要加強投研人才的梯度建設、深入刻畫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進一步引導和陪伴投資者,還要切實提高基金投資者的獲得感。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供給端的資產管理機構將呈現‘紡錘型’結構之勢。”“紡錘”的一端是規模優勢,即平臺;另一端則突出特長,即精品。在資產管理行業的“星辰大?!敝?,沒有普適方案,各家基金公司需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結合市場行情和客戶投資需求不斷“調頻”,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徑。
“大而全”和“專而精”
應各美其美
“早在2005年,我們管理層就寫過一篇關于公司戰略的文章,研究選擇‘大而全’或是‘專而精’的路線。當時,大家一致同意,公司還是要采取差異化打法,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終于在主動權益上形成了特色化優勢。”近日,上海某公募高管向證券時報記者談起了近20年來公司的發展路徑,“但是,去年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股東認為這是因為我們錯過了ETF的爆發式增長所致,現在希望我們補齊被動投資的短板。只是我們在ETF方面并沒有資源稟賦,投入巨大也很難實現彎道超車。”
其實,這也是很多基金公司當前面臨的困境——當特色化經營不可避免地因為行情調整而出現階段性逆風,家家都想“大而全”?,F實如此,差異化發展似乎也成為了一道偽命題。
“國內存在著一種文化傾向——往往喜歡追求‘大而全’,但這樣的目標未必適合每一家公司,差異化發展已到了非常重要的關口?!比A安基金總經理張霄嶺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張霄嶺稱,在海外,一批全球頂級的資產管理公司均走出了獨特的業務開創模式。比如,貝萊德集團堅持為所有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最佳的投資解決方案,立足于科技、固收兩大特色并取得快速發展;先鋒領航集團的產品采用極低的費率,開創指數投資之先河,實現了規模的大幅擴張;美國富達投資集團作為一家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公司,則采取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在差異化競爭下,這些公司在各自領域充分發揮優勢,這一點也非常值得國內資管機構借鑒。
2022年4月,《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將“差異化發展”放在16條改革措施的首位。在該文件中,監管層將公募基金的定位分為“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和“特色化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兩大類,從業務方向上鼓勵公募基金做優做強主業,同時強化差異化發展能力,促進形成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與特色化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協同發展、良性競爭的行業生態。
時隔兩年,重磅推出的新“國九條”再次強調,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在監管的積極引導下,一個明顯的行業趨勢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認同差異化、特色化經營理念,并不斷結合各自的股東特點、區域優勢、人才儲備、專業能力等資源稟賦,將業務做精做細。
華寶基金董事長黃孔威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華寶基金能成為一家在業內具有獨特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特色化精品資管公司。他認為,“獨特競爭力”是公司在行業激烈競爭下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必需。華寶基金很早就意識到了數量化投資工具將在國內廣泛開展應用的趨勢,因此重點發展了ETP(交易所交易型產品)業務,并在行業ETF、主題ETF領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與優勢。
西部利得基金總經理賀燕萍表示,在2015年正式開啟二次創業后,公司從自身實際出發,確定了絕對收益的發展方向,并明確“基礎產品供應商”的定位,力爭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立足自身,找準定位,并結合對未來市場的理解,西部利得基金圍繞“專精特新”來強化公司標簽,特色化經營也開啟了可持續發展。
“在一個健康的行業生態里,既要有參天大樹,也要有灌木叢林?;鹦袠I也不例外,‘大而全’和‘專而精’的基金公司應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上述上海某公募高管說。
打好“優勢牌”
把“長板”發揮到極致
“對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只有最大程度認知并發揮自身的優勢,才能揚長避短,利用相對有限的資源打造出差異化的產品力,進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钡掳罨鹂偨浝韽堯J表示。
近兩年,德邦基金業務快速發展,張騄對此表示,這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有比較明晰和精細的戰略定位。德邦基金堅持“集中優勢、單點突破”,從打造“小而美”的細分品類起步,同時集中資源建設投研能力,尤其是在團隊最具能力優勢的領域。此外,團隊具備年輕化、互聯網化的思維模式,因此公司的電商業務也發展迅猛。
實際上,近年來很多中小基金公司進入大眾視野,都源自最大程度地打好了自身的“優勢牌”,把“長板”發揮到了極致。一開始,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可能只是從一只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的基金起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權益方向的金元順安元啟和固收方向的安信穩健增值,經過了“長板”的極致發揮后,相關基金公司的品牌和規模都取得了“臺階式”的躍升。
“金元順安元啟的業績,也不是一夜之間跑出來的。這當中歷經近6年的時間,是從成立之日起一天一天慢慢積累起來的。”金元順安基金公司董事長任開宇曾表示,相對于公司這樣的規模而言,建立更加靈活包容的機制,培養員工對公司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投研人員和業務骨干創造發揮特長的空間尤為重要。金元順安基金盡可能將更多的資源向投研傾斜,短期內立足于“小而美”的定位,將現有的產品做精做細,同時適時發行一些契合市場、客戶需求并可以充分發揮公司特色的產品。
近年來,安信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保持穩步上升態勢,非貨規模從2019年初的240億元增至2023年底的1043億元,旗下固收產品持有人的體驗較好,相關渠道對安信基金固收團隊的認可度也很高。安信基金總經理劉入領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固收+”投資的核心方法論以“風險預算、擁抱波動”為特色,嚴格按照產品定位和風險收益比原則配置債券、股票和可轉債等資產,相關產品設置了清晰的投資目標和考核體系,如目標收益區間、勝率、回撤等。
“排行榜上每一次微小的名次更迭,背后都是公司在重大戰略上精準布局或在重要業務上死磕出了差異優勢。”永贏基金相關人士表示。作為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次新基金公司,永贏基金用10年左右的時間躋身行業前二十,成為行業中典型的“逆襲”樣本之一。
永贏基金在復盤總結中表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發揮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優勢,持續加深固收“長板”的護城河,據了解,永贏基金的非貨及債券方向的管理規模連續6年每年增長超200億元,目前固收產品線已經布局了顆粒度非常細的不同風險收益產品矩陣。永贏基金內部人士表示,公司對風險控制的要求極高,絕不為多博幾個BP(基點)的收益而下沉資質、鋌而走險,超額主要靠擇時和交易,一個BP一個BP地穩扎穩打。
從資產管理
向財富管理延伸
除了發展特色化的資產管理能力,對于主業發展較好的公募基金公司而言,由資產管理業務向財富管理業務延伸,打造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已成為一條重要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在海外,這條差異化發展路徑已有較為成功的案例。比如,富達投資集團早期是一家以主動管理能力見長、追求長期業績的資產管理公司,后來逐步發展成為綜合型大型財富管理機構。相較其他資管機構而言,這類機構更貼近客戶,能更大程度提升居民財富管理體驗。
基金公司如何向財富管理業務延伸?《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也為此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比如支持公募主業突出、合規運營穩健、專業能力適配的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子公司,專門從事公募REITs、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顧問、養老金融服務等業務,提升綜合財富管理能力。
4月16日,匯添富基金發布公告稱,受讓匯添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匯添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匯添富投資”)全部股權,將匯添富投資從全資孫公司變為全資子公司。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此舉便是為了響應監管層關于發展基金專業子公司的號召。匯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將在集團化管理、子公司業務戰略、國際化布局、后臺運營業務外包等方面積極開展組織創新,推動實現特色化發展。
博時基金認為,支持基金公司專業化發展、集團化運營,設立REITs子公司、養老金融服務子公司、投資顧問子公司等,有助于打造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公募REITs市場是一個萬億元級別的市場,符合經濟轉型和基礎設施發展趨勢,各方面機制正在逐步成熟完善。此外,對于養老金、投資顧問等公募基金行業的專業細分領域,基金公司也可以通過設立子公司來運營。
張霄嶺還表示,國內基金公司也可以通過從投研工業化、科技賦能、個性化服務、直接觸達客戶等方向嘗試創新,打破固有的同質化競爭。當前,國內公募基金的獲客方式主要依賴代銷渠道,而在美國,機構客戶直銷占比非常高,這或是國內公募基金未來的探索方向。在直接觸達客戶后,公募基金可以滿足個人或機構越來越高的個性化需求,研發定制化、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長板加寬短板加長
“大而美”豈能誤解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基金公司正在試圖立足自身優勢,發力更加豐富的產品線布局,向綜合化發展。
近年來,以權益投資見長的景順長城基金提出了“長板加寬,短板加長”的口號,希望在保留股票投資優勢的基礎上,成為一家平臺型公司。繼續往前沖刺的“固收大廠”永贏基金,則陸續在主動權益領域、ETF業務和國際化業務上進行相關布局。
中國公募行業的發展雖已歷經26度春秋,但仍然是一個年輕的行業。站在新的起點上,基金公司該如何立足自身優勢,力爭成為一家“大而美”的公司?證券時報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探討總結了至少需要的三個比較重要因素:
首先,是穩定的治理結構。這一因素的重要性,基本在頭部基金公司易方達基金身上得到了驗證。在業內許多人士看來,易方達基金的快速發展背后,是良好的治理結構打下了堅實基礎。人們一般認為,分散且均衡的股權結構,既可以避免大股東干預公司日常經營,又可以防止內部人控制,是一種比較良好的治理結構。易方達基金自籌建起,就堅持選擇均分股權結構,其后公司股東幾經變動,也一直保持分散且均衡的股權結構。2019年底,易方達基金成功實現了員工股權激勵。
“縱觀公募行業,因為管理層‘地震’而影響公司穩步運行已經有了太多的案例。管理層穩定,公司整體戰略就會穩定,更能真正做一些長期的投資布局。尤其像ETF這種前期大量燒錢且一段時間可能看不到成效的業務,沒有長期穩定的戰略和魄力,基金公司是不敢布局的。”華東地區一位公募人士表示。
其次,是投研體系的打造?;鸸疽酝堆辛⑸?,夯實投研內功、打造優秀的投研體系是每一家基金公司都在持續做的事情,但真正比拼的是實際的落地情況。華南地區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的總經理曾表示,資產管理也是管人的行業,管理機制的標準透明化很重要,解決潛在的摩擦也很重要,團隊建設不能停留在喊口號上。他上任之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公司內部每一位基金經理、研究員溝通,力爭建立一套符合公司實際情況的“多點對多點”科學、高效的團隊協作模式。
最后,是在立足優勢領域之上,全方位提升戰略、人才、產品、渠道、資金、運營、系統等能力水平。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詹余引表示,公募基金要真正建立和維系客戶長期的信任關系,業務銷售模式與服務能力就面臨著全面重塑和自我革新。要實現這些轉變,行業機構亟需從戰略、組織、機制、人才、渠道、系統等方面加速轉型建設,提升能力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公司在向“大而美”發展,追求的不是管理規模的“大”,而是管理能力的“強”,是客戶體驗的“好”。
國泰基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公募基金的發展目標也應由高回報向高質量回報轉型。未來,絕對收益比相對收益更關鍵,讓投資者賺到錢是行業的重要使命。行業追求的不是短期漲得多、漲得快,而是在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中穩扎穩打,實現長期穩健的收益。
永贏基金的幾位高管在一次聚餐時聊起公司的終極目標——“中國已經有了很多非常厲害的頭部公司了,我們再追求成為一家大規模的公募,意義何在?”討論過后,永贏基金高管都表示,基金公司要繼續發展,這是務實的,但更要思考的是,基金公司的價值和使命是什么?對社會的貢獻是什么?因此,一定要追求高質量發展,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財富獲得感,“資管行業,慢即是快。奮力奔跑的同時,也要自我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