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長錢長投”對公募基金提出更高要求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于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提出明確要求。一方面,建立培育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完善適配長期投資的基礎制度,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另一方面,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落實并完善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更好鼓勵開展長期權益投資。
多家公募機構表示,《意見》從市場生態、基礎制度、政策體系等方面入手,通過構建適應長期投資的市場環境,致力于引入更多的中長期增量資金,為資本市場發展打好資金面基礎。同時,《意見》對長期投資和權益投資的大力支持也向公募基金提出了更高要求,基金公司不僅要提高投研能力、落實長周期考核,也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為市場提供更加豐富的指數化產品,滿足投資者多元化、個性化的投資需求。
打破長期資金入市障礙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主任葉小杰表示,在我國以散戶為主體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下,短期化、趨同性、追漲殺跌等行為特征容易助長資本市場的正反饋機制,不利于市場穩定運行。永贏基金亦表示,長期以來,A股市場中長期資金持股占比不足6%,遠低于境外成熟市場普遍超過20%的水平,這也是A股市場波動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此次《意見》出臺,葉小杰認為有利于打破束縛長期資金入市的體制機制障礙,營造更加有利的市場氛圍。
永贏基金認為,此次《意見》直接由國務院發布,層級明顯更高。考慮到相關改革工作可能涉及多部門協作,在國務院總體統籌下,后續投資端改革的推進將更為迅速。
對于如何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意見》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對各類投資機構的要求也更為全面。特別是對于公募機構,《意見》從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加強投研能力建設、豐富可投資產類別和投資組合、穩步降低行業綜合費率、研究規范基金經理薪酬制度、修訂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制度等多個方面均給出明確指示。
《意見》也為優化養老金、企業年金、險資、社保基金等中長期資金投資指明了方向,包括完善權益投資監管制度與政策、提高投資靈活度、提升權益投資規模等內容。
東海基金表示,鼓勵險資進行長期權益投資,將為資本市場帶來穩定的資金來源;提升個人養老金投資靈活度,旨在更好地利用這些長期資金支持資本市場;鼓勵更多的銀行理財和信托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提升權益投資規模,有助于多元化資金來源,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與韌性。
以投資者回報為導向
德邦基金總經理張騄認為,對于公募基金行業而言,規模只是結果,以投資者回報為導向才是可持久的驅動力,根本上就是提升投資業績和服務質量。
《意見》對長期投資和權益投資的大力支持,在富國基金看來,其實是對公募基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切實提高投研能力,提供更為穩健靠譜的長期投資業績;二是落實長周期考核,更好地實現基金管理人與投資人長期利益的一致性,使“長期主義”貫穿投資始終;三是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四是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向市場提供更豐富的工具化產品。
“穩定的長線資金是實現權益市場長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匯豐晉信基金總經理李選進建議,資產管理行業可以通過優化一站式解決方案,吸引諸如保險、養老等長線資金入市,為市場發展提供更多“壓艙石”。同時,資產管理行業應當建立與長期投資相匹配的考核機制,在更好服務長線資金投資需求的同時,可以將一部分自營資金向長線資金轉化。
萬家基金表示,公募基金要進一步強化“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制,在市場高位保持理性、克制的專業精神,在市場低位勇于、善于識別趨勢,挖掘結構性機會,持續引導長期資金入市;重視投資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積極給予投資者回應,持續探索優化投教模式,解決基民投資中的痛點,做好投資者陪伴工作。
產品布局方面,海富通基金建議,進一步推動養老投資產品、管理人合理讓利型產品,打造分紅可持續、風險回報比適中的穩健型產品。同時,監管部門不斷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指數化產品投資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這也符合中長期資金的投資需求。
作為外資公募機構,路博邁基金期待未來在養老金融、ESG投資等領域開發出更多創新產品,滿足投資者對于長期投資產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