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的第三年,也是京津冀戰略推進的關鍵之年。部分代表委員建議,通過加快“補短板”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
京津冀三地實際情況明顯不同。全國人大代表王增力建議,可針對京津冀三地不同情況,積極推進協同立法,加強頂層設計。
從京津冀三地來看,全國政協委員賈康認為,北京要解決城市病問題,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天津有基礎,要與北京形成更好的互動。同時,北京和天津兩個中心城市要與河北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進行一體化發展。河北在原來的發展過程中和北京、天津拉開了差距,明顯欠發達。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大城市病”,北京的空氣、水資源、交通等方方面面“大城市病”表象的后面承載了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因此要進行有力、有序、有效的疏解。現在正在編制京津冀空間發展規劃,打破京津冀行政藩籬,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模式推動協同發展。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將是共贏。賈康認為,這為以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很好案例。政府必須牽頭發揮頂層規劃作用,形成高水平供給管理方案。
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
當下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從創新角度出發,不應再是傳統理念下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王海波表示,創新不是單純的技術創新,而是包括產業優化升級、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要素優化組合、體制機制改革等在內的全面綜合創新。平臺是創新的載體和發展的引擎。加快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三地必須協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
同時,創新需要政策支持。以河北省保定市為例,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提出兩方面建議。一是在要素供給和政策保障上,給予人才引進、跨區域融資政策支持;打破高新技術企業資質互認、關聯產業生產資質互認政策壁壘;對河北承接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項目,以國家統籌方式解決耕地占補平衡。二是在創新驅動上,支持保定與中關村合作中,優先落實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6項先行政策;將石家莊保定廊坊三市納入投貸聯動試點范圍;將保定納入國家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在保定建設全國軍民深度融合試驗區。
提升金融資源共享程度
加快補短板,在部分領域實施重點突破將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進程。何立峰稱,目前在中央有關部門的協調推動下,成立了環京津周邊貧困地區協作機制,主要內容就是北京市和天津市從地方財政當中擠出部分資金,支持張承等環京津周邊問題比較突出的地區加快發展,著力在產業發展、科技應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城鄉面貌上下工夫。
“受制于跨區經營限制、信息不對稱以及分支機構設立受限等政策的約束,北京信貸資源向受幫扶區縣的流通渠道并不順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主任周學東表示,天津也有類似情況。在推動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過程中,有必要通過疏通信貸資源的流通渠道,提升京津冀三地金融資源的共享程度,從而有效加強京津金融資源對河北扶貧工作的支持力度。
具體來看,周學東認為,要鼓勵京津地區法人銀行加大對河北省重點貧困地區的支持、幫扶力度,引導北京、天津的信貸資源重點支持河北省21個貧困區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一是強化貨幣信貸政策的引導作用,二是發揮監管政策的支撐作用,三是地方政府應發揮橋梁作用,四是引導金融機構發揮主觀能動性。
此外,在養老金融服務體系上,全國人大代表、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建議,到2020年左右,在京津冀率先建成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金融機構普遍建立普惠金融和養老金融事業部,通過股票債券市場對京津冀養老服務業和項目優先支持,通過個稅遞延制度的創新試點建立第三支柱的養老保險基金,并通過符合養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異化金融產品,為京津冀養老社區和養老服務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可持續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