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暢通“利率傳導的最后一公里”仍需繼續努力
中證網訊(記者 羅晗)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澎湃新聞上撰文表示,資質較優小微企業可能更受利于改革,但最終實現“兩軌并一軌”,暢通“利率傳導的最后一公里”進程仍需繼續努力。
盛松成指出,LPR定價機制采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的方式,將有助于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路徑,但實現“兩軌并一軌”、暢通“利率傳導的最后一公里”進程仍需繼續努力。
他認為,第一,貸款優先進行市場化定價,對商業銀行自身資產負債管理的要求提高。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是先貸款、后存款。貸款利率市場化后需要考慮銀行負債端的情況,因商業銀行資產端的定價與負債端的成本是聯動的,兩者需要協調推進的。若取消貸款基準利率,對貸款采用市場化定價,而存款仍根據存款基準利率進行定價,這就對商業銀行自身的資產負債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對沖銀行利率風險?是否增加利率衍生管理工具等需要考慮。
第二,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應考慮如何降低短期市場利率波動性的問題。當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對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DR007)整體引導效果不錯,但后者仍存在波動幅度太大等問題,完善利率走廊機制將尤為重要。
第三,公開市場操作對象為一級交易商,主要是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當前貨幣市場存在流動性分層現象,包商事件后中小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收縮、發行利率上行,流動性由大行向中小行傳導受阻。因此,政策利率對中小行貸款利率傳導效果有所減弱,疊加中小行風險偏好下行,或不利于弱勢企業貸款。若一味強調降低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水平,或將加劇大行與中小行的競爭,增加中小銀行經營風險。
第四,解決LPR定價機制是否能夠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LPR新的定價方式確實能增強貨幣政策對貸款利率的引導作用,“中介機構減費讓利”、“多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聯動配合”將有助于降低LPR利率。由于銀行將根據企業經營的風險情況,自主決定對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的加點幅度,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銀行風險偏好整體下降,或許資質較優的小微企業才能更受利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