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類資產繼續洗牌
經濟增速放緩 貨幣寬松潮涌
“貨幣寬松”成為2019年全球市場關鍵詞之一。2019年,美聯儲開啟了十年來的首次降息進程。不僅如此,2019年全球已有逾30家央行宣布降息。市場人士預計,2020年全球貨幣寬松料持續,股債匯、大宗商品等大類資產可能繼續洗牌。
全球寬松釋放流動性
以“降息+擴表”組合為代表的貨幣寬松基調,成為2019年美聯儲的政策底色。2019年7月,美聯儲實施了十年來的首次降息,并在9月和10月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議息會議上連續降息。在三次降息后,聯邦基金利率共下行75個基點,至1.5%-1.75%區間。
不僅如此,面對9月回購利率突然飆升,回購市場突現“美元荒”,美聯儲祭出雪藏十年的回購操作,加大對市場的“放水力度”。此舉讓美聯儲的“縮表”計劃戛然而止,重新擴大了資產負債表規模。據分析,僅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的回購,就可向市場注入5000億美元的流動性。
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也推出寬松“套餐”,降息、量化寬松(QE)等舉措紛紛落地。
2019年以來,全球已有逾30家央行宣布降息,不僅包括上述發達經濟體,也包括俄羅斯、印度、印尼、土耳其、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在這次全球寬松潮里,美聯儲降息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民生證券研究院首席宏觀分析師謝運亮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以自身經濟為主,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期限逆回購、“全面降準+定向降準”等舉措釋放流動性。“全球部分央行降息,給我國貨幣政策保持靈活彈性創造了空間。我國貨幣政策可以更加聚焦國內,在穩健的前提下更加靈活,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