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義光建議:加快勞務企業轉型升級 推動建筑工人職業化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義光建議,應保障農民工勞動所得和社會福利,促進農民工向建筑產業工人轉型升級。
推進建筑工人職業化建設
“目前,建筑產業工人面臨工作臨時性強、流動性大、作業時間長、老齡化嚴重、文化程度低、技能培訓不足等現實問題,嚴重制約了建筑行業發展。”張義光認為,要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必須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
他建議推進勞務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專業作業企業。整合、優化建筑工人隊伍及勞務企業,逐漸由低層次的體力型、數量型向高層次的技術型、知識型轉變。培養勞務作業領軍人物,鼓勵與建筑施工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進而不斷提升專業作業能力。同時,引導小微勞務企業、建筑工人作業班組向專業作業企業轉型發展,促進專業作業企業成為建筑業的用工主體,進一步促進企業高素質發展,實現企業提質增效。探索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農民工吸納到企業來,建立相對穩定的核心技術工人隊伍。推進建筑工人職業化建設,切實加快培育建筑業所需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
他還建議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保障機制,推進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實名制管理、工資保證金等制度的規范化與標準化。
此外,他在提案中還建議探索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險繳納的資金來源,研究適應農民工實際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機制,制定適合農民工實際的公積金繳納長效機制,解決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后顧之憂。著力解決農民工在招錄就業、社會保障、子女就學等方面的現實問題。
在張義光看來,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學技能、重技能的良好氛圍,也是促進農民工向建筑產業工人轉型的重要舉措。他建議,在推動建筑工人職業化道路上,也要加強技能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統籌管理,完善建筑工人技能培訓組織實施體系,制定建筑工人職業技能標準和評價規范。
加大農村環境整治
近年來,鄉村環境治理面貌得到一定改變,但農村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污水治理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垃圾處理只是簡單的集中掩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缺失,污水無處排放。
對此,張義光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集中式、家庭式或分散式處理。一定規模的自然村建立小型污水收集處理站,確保污水能得以集中有效處理。二是提高環保意識,加強垃圾分類在農村推廣,對收集的垃圾集中科學處置,避免簡單掩埋造成二次污染。三是農村經濟基礎薄弱,依靠農民繳納的費用杯水車薪,建議加大資金投入,采取集中資金、分批實施辦法,建成一批環境治理示范村,實現逐步擴大覆蓋。
同時,應做好已建成扶貧項目的后期管理維護工作。近年來,在扶貧專項資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一大批農村基礎設施,有力地改善了貧困地區的面貌。但建成后,由于缺乏建立有效的維護運營機制,造成一些新修鄉村道路無人管護,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一些農村飲水、灌溉設施缺乏日常管護。因此,應堅持建設和維護并重,保障維護經費,建立長效機制,讓造福農民的項目長久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