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加快航空運動產業化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建議,應加快我國航空運動產業化發展,同時調整空域分類,提高空域利用率。
航空運動產業發展滯后
“航空運動產業化發展與其他體育項目產業以及大眾消費需求相比,前景美好,差距不小,主要表現在航空運動產業整體發展層次不高,結構不盡合理;航空運動基礎設施和航空運動俱樂部數量少,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大眾航空休閑運動意識不強,消費意識激發不夠;航空運動管理職能交叉,政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等方面。”陳愛蓮表示。
對此,陳愛蓮建議,應深化航空運動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航空運動產業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府在航空運動領域行業準入、安全監管等方面的管理服務職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促進低空空域有序開放,并規范航空運動行業法律法規管理,完善航空運動產業安全監督管理體系。
同時,鼓勵社會投資培育航空運動市場,強化航空運動產業專業人才培養。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航空運動企業上市,加強債券市場對航空運動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拓寬對航空運動企業貸款的抵質押品種類范圍,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
提高空域利用率
陳愛蓮表示,空域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軍事航空、公共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三類主要空域用戶對不同空域的使用需求,確保空域得到安全、合理、充分、有效利用。空域的科學分類有利于確保空中交通安全和空域利用率提升。
陳愛蓮指出,我國目前的空域分類是將國家航空器和民用航空器基于身份隔離運行,將空域依據用戶屬性分割管理,不利于空域軍民融合的有效利用,也容易發生不安全事件危及空地安全。國際上較普遍的是基于空域使用規則進行統一分類劃分,利用率和安全性都能得到較好保證。
陳愛蓮建議,可參考國際民航組織空域分類標準,將領空內所有空域劃分為A、B、C、D、E、F、G七個類型,逐步建立適應非管制飛行的空域分類,進而減輕空防安全壓力,釋放空域利用效率,促進航空事業特別是通用航空的發展。
同時,細分和明確特殊空域分類。明確各個特殊空域的責任主體和權限范圍,使空域能夠動態調整使用,最大化地提高空域利用率,并梳理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采用基于規則的融合運行模式,合理共用空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