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冬:積極探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上海路徑”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解冬表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資本市場是重點,上市公司是關鍵。
近年來,上海上市公司數量、質量、市值均穩步上升,位居全國各省市前列。截至目前,全國境內上市公司共有4464家,其中上海有373家,占全國的8.4%,在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頭雁”引領作用。特別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伴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上市公司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質量不斷提升。
解冬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發揮上市公司在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做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相關工作,著力從四個方面積極入手:
一是把好“入口”,做優增量。以貫徹落實“浦江之光”行動為統領,圍繞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加大孵化培育力度,為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提供“源頭活水”,把好入口質量關。二是多元賦能,做強存量。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境內外并購重組,通過多元化、市場化、創新型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群體在產業升級中的引領作用。三是暢通“出口”,化解風險。充分發揮退市風險聯合防控工作機制作用,加強退市風險監測與信息共享,制定上海法院破產審判工作相關指引,推動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形成“上海經驗”。四是央地協同,營造生態。加強公共數據綜合應用,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發揮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在投資者保護方面的積極作用,發起設立上海投保聯盟,整合共享資源,營造良好的市場生態體系。
“下一階段,我們將積極探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上海路徑’,推動形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地位相適應的高質量、規范化的上市公司群體,營造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環境。”解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