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踏上高質量發展通衢大道
改革迎難而上 打破制度藩籬
國企踏上高質量發展通衢大道
“要繼續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確保高質量收官,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出更大貢獻!眹Y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近日表示。
從“1+N”系列文件出臺,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十八大以來,路線圖更清晰、發力更精準的國企改革篤定前行。十年來,央企資產總額突破70萬億元大關;實現利潤15.7萬億元,年均增長8%。央企戶數從117家調整至98家,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超過70%。
一系列改革“組合拳”為推動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金鑰匙”——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監管體制更加成熟,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持續優化,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不斷增強。當前,國有企業正踏上新的征程,加速邁向世界一流企業。
巧施“加減法” 國企輕裝上陣挑大梁
“2016年重組前,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兩家企業面臨產業鏈高度重疊、資源分散、資產情況錯綜復雜等問題。通過重組及后續兼并收購,整合后的中遠海運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綜合航運企業!敝羞h海運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馮波說,經過一系列專業化重組,2016年至2021年中遠海運集團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7%,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走出一條持續向上的增長曲線。
十年來,國企改革巧施“加減法”,推動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做“減法”——國資央企輕裝上陣,跑出發展加速度。
一方面,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蹄疾步穩。十八大以來,先后有26組47家央企實施戰略性重組或專業化整合,央企戶數從十年前的117家調整至目前的98家。
“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快速、同步推進核心業務板塊整合,在重組當年即完成了集團總部和集裝箱、港口、油輪、干散貨、物流、航運金融、裝備制造七大核心業務的專業化重組及海外網絡的整合工作!瘪T波稱,下一步,集團將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繼續推動專業化重組,努力構建全球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生態,打造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
另一方面,瘦身健體、“兩非”剝離扎實推進。國資委介紹,已全面完成“僵尸企業”處置和特困企業治理,累計減少法人占國企總戶數的38.3%,管理層級全部壓縮到5級以內。全面收官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2萬多個各類公共服務機構、1500萬戶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基本完成分離移交。
“集團‘兩非’企業剝離進度達到100%,有7家‘僵尸’、特困企業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治理目標。各直屬企業擺脫了大量歷史包袱,資產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企業面貌煥然一新,可持續發展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瘪T波說。
做“加法”——國資央企發力轉型升級,孕育發展新動能。
從成果看,十年來,中央企業取得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北斗導航、5G應用、國產航母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從投入看,十年來,中央企業建成了70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臺,7個創新聯合體,累計投入研發經費逾6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0%。從布局看,十年來,中央企業對新興產業投入持續加大,2021年超過1.3萬億元,最近5年年均增速超過20%。
一系列“加減法”釋放出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的“乘數效應”:頂住超預期的經濟下行壓力,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7.1%。
“中央企業將堅持全年凈利潤增速6.5%的底線不改變!痹诮衲晟习肽曛醒肫髽I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話語鏗鏘有力。
作為國民經濟的“頂梁柱”與“壓艙石”,國資央企盡顯本色與擔當。
敢啃“硬骨頭” 深層次改革破冰破局
105人次競聘51個崗位,有4個崗位分別超6人競爭,這是中海油研究總院三項制度改革的競聘現場。
“競聘讓青年骨干有了奔頭,干部隊伍結構明顯優化,‘年輕態’水平大幅提升!敝泻S脱芯靠傇阂晃回撠熑吮硎尽
十年來,國企改革瞄準痛點難點,迎難而上,在短板弱項、體制機制上實現更深層次破冰、破局。
一方面,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真刀真槍”推改革。比如,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動三能機制更大范圍、更深層次落地見效——圍繞能上能下,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圍繞能進能出,加快實施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市場化用工制度;圍繞能增能減,推動完善按業績貢獻決定薪酬的分配機制。又比如,推動中長期激勵政策工具廣泛應用,上百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200家科技型企業實施了股權和分紅激勵。
37歲的中海油國貿新加坡公司原油貿易高級主管于偉,因為業績和業務能力出色,成功競聘銷貿總監!昂M鈽I務市場化管理導向更加鮮明,在團隊組建、業績考評和薪酬體系方面,銷貿總監將有更多自主權,創新創效空間更大了!庇趥フf。
另一方面,破解“疊床架屋”,著力改出新機制。
目前,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旌纤兄聘母镉辛Υ龠M了經營機制轉換。2013年以來,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入各類社會資本超過2.5萬億元。目前,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所屬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分別超過70%和54%。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持續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戰略投資者,70%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中有外部投資者派出的董事。一大批企業以混促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規范運作水平,深度轉換機制,活力和效力顯著提高。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江航裝備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國家混改試點中登陸科創板第一家企業,為軍工企業從混改到上市作出了全流程探索,上市當天市值達凈資產的23倍,國有資產大幅增值。
事實上,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已成為國企改革加速破局的重點方向。
國資委數據顯示,目前,中央企業控股的境內上市公司戶數占全市場的7.2%,貢獻了全市場37.1%的營業收入、31.0%的凈利潤、23.3%的現金分紅。2020年以來,國資系統共有38戶企業在主板上市,51戶企業在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資2574億元。
“下一步要繼續加大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力度,必要的也可單獨上市。穩妥探索符合條件的多板塊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說。
通過持續深化國企改革,一批企業加速成長,一批企業浴火重生。2021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從2012年的65家增加到96家,在船舶、鋼鐵、能源、建筑、水運、裝備制造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轉向“管資本” 投資運營激發新動能
鞍鋼重組本鋼、組建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在一項項備受關注的重大項目中,中國國新、中國誠通的身影頻頻出現。這是國資監管加快向“管資本”轉變的一個縮影。
2014年7月以來,國資委先后在央企層面改組組建了中國國新、中國誠通兩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及國投、招商局集團等三批共19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
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國國新、中國誠通聚焦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以資本引擎點燃國有經濟新活力。
“目前,中國誠通已形成國有企業結構調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兩只國家級基金和債轉股專項基金等,總規模超過6500億元的基金體系,累計投資項目190余個,投資金額超過1500億元,為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供了資本動能!敝袊\通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碧新表示,中國誠通將努力成為服務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的“改革工具箱”,著力打造對黨絕對忠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中國國新則聚焦支持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和“走出去”打造投資生態圈,積極發揮基金培育孵化等功能,全力打造國資運營升級版。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國新累計向中央企業投入資金超過7000億元。截至2022年6月底,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項目236個、金額2751億元,實現9個子領域覆蓋。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正提速擴圍。目前,中國寶武、國投、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和中國建材5家企業已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航空工業集團、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等12家企業繼續深化試點。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寶武等5家企業在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后,將轉向以產業資本投資為主。
不僅如此,國資監管也在加快變革,“授權”“放權”是兩大關鍵詞。印發實施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實施意見,動態完善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出臺授權放權清單,對國資委內設機構職能進行再優化、再調整,近年來,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有力推動監管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不斷提高。
回顧過去十年,國企改革從改革元年次第花開,到關鍵之年縱深推進,再到收官之年擊楫勇進……歷史的時空中鐫刻下清晰的改革路徑,時代的大潮里激蕩著強勁的改革動力。在新的趕考路上,國資央企破浪前行,必將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