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中國經濟確定性正在上升
“從環比看,中國經濟呈現逐季平穩恢復。總體來看,促進經濟走穩走好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10月25日,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中國經濟確定性正在上升。
首先,總需求正在恢復,但也存在結構性問題。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1月-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6%。1月-9月制造業投資增長6.2%,比1月-8月加快了0.3個百分點。1月-9月民間投資下降0.6%,比1月-8月收窄了0.1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調整仍未結束。1月-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1%,仍是拖累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
外貿出現結構性變化。按美元計,1月-9月全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2%,出口總額下降5.7%,貿易順差6304億美元。9月,按美元計,全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6.2%,降幅收窄。9月,全國進出口總額環比增長4.9%。今年以來,中國來自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訂單有所下降,但與“一帶一路”和發展中國家貿易規模上升。
其次,供給能力恢復提升。服務業率先復蘇。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9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9%,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增速連續2個月回升。工業生產情況也不錯。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5%。9月制造業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
經濟恢復還體現在物價止跌企穩、退縮隱憂減少。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持平;9月CPI環比上漲0.2%,已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9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5%,比6月的低點收窄了2.9個百分點;9月PPI環比上漲0.4%,連續2個月保持正增長。
總體來看,徐洪才認為,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止跌、回升態勢。下一步,宏觀經濟政策仍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繼續完善減稅降費措施,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優化政策組合工具,集中財力辦大事,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投資,保障重點投資項目資金到位。
穩健貨幣政策精準發力。在總量上,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證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疏通傳導機制,加強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在價格上,引導融資成本不斷下降。在結構上,加大對普惠小微、制造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政策支持;用足對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和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等。
此外,徐洪才建議,每年在數字經濟領域、健康養老產業、低碳綠色領域增加投資,多管齊下,以彌補房地產結構調整造成的“缺口”。未來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