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風云錄)中國化學:千億訂單煉成記
中證網訊(記者 劉麗靚)“簽約19項,總投資超1500億元!”在10月30日舉行的中國化學產業鏈融合發展推進會上,千億大單集中簽約奏響了有著70年光榮歷史的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簡稱中國化學)邁步新征程的最強音。
回首來路,從解決人民群眾“吃飯穿衣”問題,到促進我國化學工業體系建立,中國化學一路摸索、一路坎坷,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5年時間再造了“兩個中國化學”;立足當下,積極推進新一輪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高效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化學今年前9月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增幅位居央企前列;展望未來,加快打造“兩商”、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中國化學堅定推進高質量發展。
“新征程上,必須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一以貫之的主題主線,把深化改革作為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把科技創新作為爭創一流的強大引擎,把精細化管理作為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把互利共贏作為融合發展的核心理念,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中國化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接受采訪時表示。
千億大單集中簽約
80億元、650億元、943億元……合同金額不斷攀升背后,是中國化學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也是其邁向世界一流的重要印記。
此次推進會上,中國化學再簽大單——10月30日,中國化學與多個地方政府、國家重點高校、國內外相關企業等簽署了19項合作框架協議和項目合約,總投資超1500億元,其中國內簽訂金額約590億元,海外簽訂金額為916億元。
“此次簽約項目涵蓋能源化工、智慧化工園區、科技研發、高端新材料、工程項目建設等多個領域,充分體現中國化學戰略布局、發展方向、資源優勢和產業重點。”中國化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記者獲悉,系列簽約項目中,與俄氣開采公司簽訂的協議為增補協議,在目前實施的波羅的海“千億大單”原有合同額120億歐元的基礎上增加合同額,從而達到207億歐元(含稅),實現了中國化學海外經營方式從做項目向做市場的重大轉變。而中國化學與上海華誼、新疆新業等簽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將助力中國化學特色化工實業漸成體系,加快培育實業發展新動能。此外,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建立的高性能單原子材料應用聯合實驗室,未來將為中國化學產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提供充足的資源儲備。
戴和根表示,中國化學將以此次集中簽約為契機,不斷拓展與各方合作空間和合作領域,加快打造工業工程領域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高端化學品和先進材料供應商(即“兩商”),促進實現“補鏈、強鏈、延鏈”,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與各方一道共同推進產業鏈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深化改革強化價值創造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推進新一輪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高效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1-9月份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1.4%、4.8%,增幅位居央企前列,確保高質量進入世界500強。”戴和根說,在沒有實施大的并購重組、累計消化各類歷史潛虧100多億元的情況下,2022年中國化學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員工收入分別是2016年的3.2倍、3.6倍、3.8倍、2.6倍,發展速度和質量持續保持在央企前列,用5年時間再造了兩個中國化學,實現了“涅槃”。
中國化學近年來各項經濟指標實現大幅增長,這得益于改革持續縱深推進和管理不斷精耕細作。
據介紹,中國化學已完成39家二三級企業混改,企業較混改前凈資產收益率提升近5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比集團公司平均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人均創利水平高出近25%;薪酬分配與考核強掛鉤,總部同職級收入差距倍數達2倍;推進股份公司股權激勵,授予485名核心骨干員工5996萬股限制性股票……通過改革讓人和勞動、管理、技術、資本各要素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使得中國化學這艘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戴和根表示,中國化學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把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作為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作為構建“不能腐”體制機制的重要抓手,實現了“四個轉變”,確保了“工程優質、干部優秀、效益優良”;把市場化機制作為改革的“催化劑”,持續在細化、量化、科學化上下功夫,打破干部的“鐵交椅”、員工的“鐵飯碗”、收入分配上的“大鍋飯”,敢于動真碰硬,不斷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真正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布局全球,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動“科技創新+技術轉讓+特色實業”一體化發展,攻克己二腈、冷氫化多晶硅等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重大成果。
“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把深化改革作為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持續當好深化改革的排頭兵,認真落實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建立真正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全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同時,必須把精細化管理作為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不斷提升企業價值創造水平,持續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戴和根說。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歷史的鏡頭拉回到70年前。1953年,黨和國家作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決策,中國化學各工程公司和建設公司應運而生,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作為共和國長子,中國化學設計建造我國90%的化工項目、70%的石油化工項目、30%的煉油項目,助力我國由“一窮二白”變成化工大國,由全面進口轉變為全面“走出去”;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排頭兵,在全球完成工程項目7萬多個,業務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位居全球油氣服務領域第一。
遠觀未來,謀定打造“兩商”,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戴和根表示,中國化學必須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一以貫之的主題主線,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
同時,要把科技創新作為爭創一流的強大引擎,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聚內外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現代產業鏈鏈長,推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此外,必須把互利共贏作為融合發展的核心理念,繼續與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在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等領域同題共答、同向發力,構建更加開放更富活力的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