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國家發展與政策研究院院長華生:抓好增量政策落地 夯實經濟穩定發展基礎
歐陽劍環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國家發展與政策研究院院長華生在10月24日舉行的2024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增量政策“組合拳”有利于夯實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預計會有更多政策舉措研究出臺。接下來,抓好政策落地,確保政策見效十分關鍵。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這有助于解決我國當前經濟總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
華生表示,此次增量政策“組合拳”最鮮明的特點是靶向明確,抓住了股市和樓市這兩個反映市場冷暖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使得政策實施的效果可以客觀衡量。鑒于當前面臨逆周期調節、經濟結構性調整和體制機制改革三重疊加的挑戰,此次增量政策“組合拳”可以歸納為聚焦核心癥結問題、相互交叉配合的“三支箭”。
在他看來,“第一支箭”針對地方政府債務。在前期成功置換地方政府的高息債務之后,此次化債的最大特點在于用時間換空間。這支“箭”準確到位,對于國民經濟舒筋活絡,強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第二支箭”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恢復和穩定企業家信心,充分釋放市場活力。“第三支箭”是推動樓市止跌回穩。長期以來,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資金來源,今后地方財政收入結構的轉變不可避免,而問題的徹底解決需要將房地產市場納入新型城鎮化的整體布局。
關于股市運行,華生表示,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A股市場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發達國家市場之所以有較高估值,與其法治環境、市場成熟度、公司治理水平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