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進化論——市長訪談錄|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長蔡戰勝:創新發展晉江經驗 打造“漲海聲中萬國商”新泉州
向海而生的泉州,自古便是商賈云集的“東方第一大港”,而今正以民營經濟的蓬勃脈動與世遺古城的千年文脈,譜寫著新時代的“漲海聲中萬國商”。從“一滴油到一件衣”的制造根基,到入選國家光電子協同創新網絡的產業躍遷,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的泉州,以傳統優勢產業為支點、以新質生產力為杠桿,撬動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
位于福建泉州的晉江大橋 泉州市政府供圖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長蔡戰勝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泉州這座萬億GDP之城,將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奮勇爭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泉州實踐。
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長 蔡戰勝
優化營商環境 民營經濟量質齊飛
泉州作為“晉江經驗”的發源地,民營經濟是最大特色、最大優勢、最寶貴財富。二十多年來,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泉州各項事業齊頭并進。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1081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13095億元,2024年增速居全國萬億GDP城市第一。民營經濟占比在萬億GDP城市中最高,貢獻了“七八九九九”,即七成稅收、八成地區生產總值、九成技術創新成果、九成城鎮就業、九成企業數量。
蔡戰勝表示,多年來,泉州始終堅持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部署要求,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深化“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2024年,泉州民營經濟發展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態勢:民營工業活力增強,全市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0.6%,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8個百分點;投資潛力有效釋放,全市民間投資增長7.9%,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0.9個百分點;經營主體穩步發展,全市經營主體增長6.6%,總量達163萬戶,保持每年超20萬戶增長。
近年來,泉州在擦亮民營經濟金字招牌上主要做了幾方面工作:
一是增強民營企業創新動能。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四個倍增”,構建起“1+3+N”支持創新政策體系,啟動實施“揭榜掛帥”重大科研專項試點工作,設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獎補資金,帶動民營經濟量質齊飛。
二是加快實體經濟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支持民營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全市規上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基本實現全覆蓋,獲評智能工廠和優秀場景數量居福建省第一。上線泉州“數字超市”,推出“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超400個,進一步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不會轉、不敢轉、不懂轉”等問題。
三是做強產業鏈條。開展“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推動紡織鞋服、建材家居等向精細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工業母機等上游拓展,圍繞縣域重點產業鏈,進行精準招商引資,一縣一品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聚區;泉州現代體育產品成為福建省2024年唯一入選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四是重構產業空間。深化“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加快園區建設向投產運營轉段。用好國家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編制工業產業區塊線專項規劃。探索民企自建自營、“民企+行業協會”“民企+專業運營商”多種開發建設模式,扎實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2.0。
五是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持續完善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配套政策,聚力打造“泉心泉意”營商環境品牌,出臺9批共107條服務企業舉措,以有為政府服務有效市場。晉江市以良好政企互動營造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流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被國務院辦公廳在全國予以推廣。
六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設福建省首個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中心,做大信易貸平臺規模,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9.8%。深化企業上市“刺桐紅”行動,連續舉辦中國上市公司發展論壇,建設市縣一體化企業上市咨詢服務平臺,實現在北交所上市“零的突破”。
七是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連續五年召開民營經濟“新春第一會”,舉辦“泉州企業家日”活動,發布泉州民企100強,激勵更多民營企業家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近年來,泉州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深入實施“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專項行動,全力營造有利于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創造的發展環境。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持續提升,連續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
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和法治化營商環境,近年來,泉州通過“閩執法”平臺數智賦能,全面推行行政檢查“綜合查一次”,推動不同行業、不同層級監管執法模式從多頭、分散向集約、精準轉變,將監管執法的“減法”轉化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加法”,讓企業“輕裝上陣”,激發發展動能。
除了加強合法權益保護,泉州還致力于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我們堅持政策取向一致性和落地時效性,建立政策文件評估機制,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堅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線下用好‘萬名干部進萬企’、局長走流程走基層等活動,‘一對一’服務萬家企業。”蔡戰勝說。
在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方面,泉州以園區標準化建設為載體,向企業提供高標準、低成本、定制化產業空間;推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11條舉措;打造“政銀企擔”一站式服務平臺,搭建多層次產業基金體系,撬動資本投早、投小、投新、投硬科技;瞄準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千企萬戶大走訪。推行“極簡辦”“幫代辦”“網上辦”,率先開展“無證明城市”試點,持續推進政務服務改革。
拼經濟 抓發展 搶跑新質生產力新賽道
2024年,泉州全力大拼經濟、大抓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先后獲批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和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現代體育產品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全國在同一年度獲得3個國家級榮譽的唯一城市。
在新型技術改造方面,“我們精心遴選出石化、制鞋、電子信息三大產業集群作為技術改造重點,并確定20個重點項目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形成新型技術改造泉州實施路徑。”蔡戰勝表示。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泉州市制定了試點城市專項行動方案及配套《泉州市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工作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提供明確的目標、路徑、政策支持和生態保障。同時,通過標桿引領,組織企業“看樣學樣”,打造國家級產業數字化相關示范項目11個、省級產業數字化相關示范項目31個。
在先進制造業集群方面,泉州已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產品最齊全、品牌最集中的現代體育產品集群,泉州現代體育產品列入福建省重點打造的兩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展望下一步,蔡戰勝說,泉州將立足福建省產業布局,結合自身產業基礎與發展優勢,從發展新質生產力入手,以創新舉措、項目示范推動傳統制造業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管理現代化方向轉型。
記者了解到,泉州梳理了50條縣域細分產業鏈,打造晉江、南安、石獅、惠安、安溪、泉港等縣域集群“核心區”,由中心城區提供配套支持,協同協作實現快速的全過程本地網絡化生產。以運動鞋為例,3天內就能整合100多個環節生產要素,實現快速生產。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成為泉州干部和企業的共識。
“當前,泉州正加力推進‘抓創新促應用’‘綠色數字技改’‘抓工業設計促產業提升’‘專精特新企業倍增’等專項行動。”蔡戰勝說,以專項行動為抓手,以創新推動產業鏈高質量重塑,泉州正不斷積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能。
具體來看,一是堅持抓創新促應用。建立健全“技術攻關+專業對接+精細輔導+政策激勵”服務機制,加快實現研發投入、高新技術企業、高端研發平臺、高層次人才“四個倍增”。持續健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金融支持等多元科技投入機制。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加快推動“小升高、規升高、高升規”。
二是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優化“揭榜掛帥”機制,突破工業設計和中試孵化兩個關鍵環節,累計培育百家工業設計中心和28家中試孵化基地。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深入開展大院大所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活動。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泉州政府與企業合作研發及技術成果轉化項目600多項。
三是不斷完善創新保障。出臺市政府1號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水平“11條措施”,2號文支持科研院所市場化產業化轉型“5條措施”,支持科技成果中試驗證發展。
以光子技術產業為例,泉州搶抓產業發展風口,立足光照明、光顯示等現有產業優勢,大膽切入激光器、探測器、硅光芯片等賽道,推動光子技術產業聚鏈成勢。2024年,泉州光子技術產業成功列入國家高新區光電子產業協同創新網絡。
深化“文旅+” 精準鏈接華僑所需和泉州所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泉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開展“文旅+”專項行動,做熱“古城宋元穿越體驗游、濱海休閑度假游、山地生態鄉村游”三大集群,成為全國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24年泉州市接待游客1億多人次,增速居福建省第一。“打造最具煙火氣的世界海絲名城”入選中國旅游研究院“2024全國十佳旅游目的地高質量發展”經典案例。
優異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政府高度重視。泉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召開全市文化強市建設暨文旅經濟發展大會,成立福建省首個市級文旅經濟發展總指揮部,每月專題研究調度,形成“掛圖作戰、快速運轉、有力保障”的指揮體系。
為塑造全國旅游發展目的地,泉州打造“1+N”IP體系,培育多元文旅產品業態。“我們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契機,圍繞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目標,萃取泉州宋風古韻、閩南文化鮮明的城市基因,打造‘宋元中國·海絲泉州’等品牌。”蔡戰勝表示。
泉州依托世遺、濱海和山地旅游資源,以及鞋服、雕藝、石材、茶、瓷、香等產業優勢,做熱世界遺產、濱海休閑、山地生態、工業時尚四大版塊。例如,在“體育+”方面,以現代體育產品成為福建省第二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契機,培育賽事品牌、體育旅游基地等文旅體融合新業態,舉辦全國“村BA”“KPL夏季賽全國總決賽”“全國馬拉松賽事”等大量賽事。
展望2025年,蔡戰勝表示,泉州將從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發力,持續深化“文旅+”專項行動,打響“泉州菜”美食品牌,推動產品變場景、行業變生態,為游客和消費者解鎖更多新體驗。
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1000多萬泉籍華僑華人占全國總數近六分之一。2025年1月1日,全國首部華僑歷史保護條例《泉州市華僑歷史遺存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坐擁豐富泉籍僑胞和異地泉商資源的泉州,近年來深入開展“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深化運用“聯誼+經貿+招商”工作機制,堅持暖僑心、匯僑力、聚項目,主動服務和融入招商大局,積極開展主題活動,推動經貿深度融合,提升招商引資質效,更好助力21世紀“海絲名城”建設。2023年“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實施以來,共對接880多個項目。
泉州堅持以服務為導向,匯聚遍布全球的泉僑泉商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精準鏈接華僑所需和泉州所能,吸引更多僑資企業和高層次人才來泉投資興業。“聚焦讓‘僑’和‘鄉’實現深度融合,譜寫‘僑+泉州’新篇章。”蔡戰勝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泉州創新組建“故土家園”海內外泉僑泉商聯絡總部,進一步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于2024年6月份投入使用;出臺僑匯結匯便利化全國試點工作方案,形成安全、高效、便捷的全球結匯平臺;推進建立泉州新僑創新創業基地10個,為泉籍僑界青年提供項目孵化服務……不斷涌現的創新舉措,正有力賦能泉州更好凝聚僑智僑心僑力。
此外,泉州堅持深化運用內引外聯、雙向奔赴、融合發展的“聯誼+經貿+招商”工作機制,全面推進港澳臺僑商和異地商會招商工作。蔡戰勝表示:“泉州不遺余力地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泉僑泉商回歸,確保投資安心、發展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