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觀察:共建全球開放創新生態
新華網北京3月28日電(記者凌紀偉)3月27日,2025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開幕式暨全球技術交易生態伙伴大會召開,正式拉開“全球買、全球賣”的大幕。
圖為2025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開幕式暨全球技術交易生態伙伴大會現場
為推動國際技術交易和科技成果轉化,中關村論壇于2020年首設“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技術交易大會以“會”為媒,發揮重大活動引才、聚智、興產的作用,吸引全球人才、項目、資本集聚中關村。
27日召開的開幕式上,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來自國內外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科技企業的嘉賓們齊聚一堂,如何應對全球技術轉移新格局下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勾勒技術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融通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技術交易大會助推全球創新生態建設
當前,全球技術交易規模持續擴大,交易模式持續革新,然而技術鴻溝、貿易壁壘等也阻礙著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應對全球性挑戰迫切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技術共享。本次大會聚焦“技術交易賦能新質生產力”,釋放出對打造全球創新生態,塑造高質量發展動能、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期盼和堅定信念。
“2021年開始,我們就和各成員國一起合作,也得到中國政府強有力支持,來研究如何讓科學技術成果造福全人類,特別是那些弱勢群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辦事處代表夏澤翰表示,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提高數字科學和技術的能力,創建一個支持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的生態系統。
世界技術轉移經理人聯盟(ATTP)旨在為技術轉移社區的專業人士提供全球認可,并支持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社區的本地能力建設。ATTP現任主席黃亮,多年來一直探索如何發揮香港作為中國窗口的作用,推動國與國之間技術轉移和技術合作的理論和政策框架制定。
圖為2025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開幕式暨全球技術交易生態伙伴大會圓桌對話
“各國和各個地區的政策都是不一樣的,但不管怎樣,他們都在深刻地塑造著自己國家的技術創新,來解決面臨的科研挑戰,推動區域和全球以及人類社會的創新和發展。”黃亮提出,只有深入了解每一個國家不同的國情,才能搭建創新合作平臺,以集體的形式進行創新。
科技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造福人類,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針對全球性挑戰搭建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各國科技界、產業界的溝通協作,加快突破基礎研究和技術瓶頸,推動前沿科技成果更多更快應用于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讓科技創新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中關村成為全球研發和技術交易的沃土
近年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顯著。2024年,北京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科技創新集群排名第3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4件,基礎研究人才密度、投入強度等均居全國首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科技服務業等領域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
去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馬歇爾成立的北京馬歇爾生物醫學創新中心落戶中關村(大興)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他攜帶團隊和技術,在中國開啟研發和技術轉化。“北京擁有無與倫比的科學研究機構,一流的臨床醫院,繁榮的工業園區,最重要的是有強有力的政府支持。”在巴里·馬歇爾看來,北京具備成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領軍者的所有要素,未來在中國醫藥健康領域擁有強大的增長潛力。
開幕式現場,《百項新技術新產品榜單》《百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榜單》面向全球推介發布,中關村廣泛誠邀各界開展技術交易合作。今年,“兩榜單”進一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等高精尖產業領域,面向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征集創新項目1472項,聘請170余位專家學者、投資人、技術經理人進行咨詢評議,最終產生200項新成果,較往年呈現質量更高、引領更強等特點。
中關村發展集團作為北京市創新服務的平臺,圍繞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提供從“月嫂”到“博導”,從“中餐”到“西餐”全棧式科技創新集成服務。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潘金峰表示,去年中發展集團服務企業2.25萬家,其中落地北京的高精尖產業和創新孵化項目將近500個,通過精準服務賦能成果轉化的價值功能得到進一步凸顯。
高校企業深度融合推動成果轉移轉化
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也是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企業則是創新的主體,把產學研進行深度融合是一項重要戰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張立群以該校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經驗做法為例,提出要發揮高校原創技術策源地功能,持續提供高質量技術供給。
昌平實驗室副主任金勤獻探索了一套創新中心驅動的技術轉移新模式,通過與比爾·蓋茨基金會合作,在京建立了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以及北京醫療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平臺。在他看來,當前技術交易的核心是要加強顛覆式技術的供給,要構筑面向未來的技術轉移生態,只有實現最根本的科學研究突破,才能給社會、給創新應用帶來最根本的價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王田苗認為,在人才培養、多學科交叉、促進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政府起著很大作用。“當一個顛覆性的技術、一個新的需求被創新創造,接下來就是人才、資本和政府這三個方面需要來迭代推動。當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點。”
“我們的企業也要深度參與大學的科研和人才培養。”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呼吁,高校與企業要雙向奔赴,“我們要解決科學和產業‘兩張皮’的問題,其實對于工科來講,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是緊密結合的,在我看來它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據了解,本屆技術交易大會以“技術交易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將按照“1+10+X”模式,加強國際交流,推介前沿技術產品,構建技術交易生態,充分展現全球科技合作潛力與市場前景,進一步彰顯高水平、國際化、影響力和實效性。
技術交易是連接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橋梁,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將發揮平臺作用,為實現技術成果“全球買、全球賣”、共建開放包容的技術交易生態,為促進全球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