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協同打出“組合拳” 護航資本市場穩定運行
4月8日,金融監管總局宣布上調險資權益投資比例上限;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加快推動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社保基金會表示已增持國內股票;上海等地國資國企積極實施增持回購……多部門協同發力打出政策組合拳,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提振投資者信心,護航資本市場穩定運行。
保險資金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提高
業內人士預計將為權益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
本報記者 趙白執南
金融監管總局4月8日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上調保險資金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提高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寬稅延養老比例監管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上調保險資金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將進一步拓寬險資權益投資空間,有助于緩解在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荒壓力,預計將為權益市場帶來一定增量資金。多家保險公司同日表態,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將穩步加大權益投資規模,積極把握科技創新帶來的投資機遇。
拓寬權益投資空間
《通知》主要內容包括:一是上調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簡化檔位標準,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個百分點,進一步拓寬權益投資空間,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股權性資本。
二是提高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
三是放寬稅延養老比例監管要求。明確稅延養老保險普通賬戶不再單獨計算投資比例,助力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4年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33.26萬億元,包括股票、證券投資基金、長期股權投資在內的權益資產配置占比約為20%。
“將投資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個百分點,相當于理論上可以帶來最高1.6萬億元的增量資金,從目前險資的權益投資比例來看,后面的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而且現在很多優質資產比較便宜,有利于機構做出加倉選擇。”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國信證券非銀金融行業研究負責人孔祥分析稱,通過簡化檔位和上調比例,償付能力強的頭部險企將獲得更大投資空間,而償付能力較低的機構仍受嚴格限制,體現“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有助于在加強行業風險管控的同時,提升保險資金入市積極性,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長期穩定資金。此外,稅延養老保險賬戶的合并管理,有望降低險企運營成本,優化保險資金配置及運作效率。
東吳證券非銀金融孫婷研究團隊表示,上調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比例上限,將進一步拓寬險資權益投資空間,有助于緩解在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荒壓力,預計將為權益市場帶來一定增量資金。同時,也期待繼續優化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為險資權益投資進一步松綁。
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通知》發布后,多家保險公司發聲,表示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將穩步加大權益投資力度。
中國人壽資產公司表示,長期堅定看好A股配置價值。一是從基本面來看,逆周期政策將逐步加碼,一攬子宏觀調控政策有效托底經濟,促進國內經濟持續穩中向好,企業盈利逐步改善,進一步夯實權益市場的宏觀和微觀基本面。
二是從資金面來看,貨幣政策基調從穩健轉向適度寬松,將進一步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通過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并擴大使用范圍等系列舉措,財政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更加積極。
三是從情緒面來看,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穩住樓市股市等表述,針對性地回應了市場對于樓市、股市等核心資產價格的關切,市場信心得到顯著提振,并對未來政策持續出臺的力度、節奏和效能充滿信心。
中國人壽資產公司表示,隨著超常規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逐步加力提效,將持續支持經濟企穩回升,持續推進企業盈利改善。同時,國內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的最新進展也有利于海外資金重新認識中國,中國資產特別是科技資產估值體系將得到重塑,對權益市場形成正反饋效應。
有保險公司表示已經“加倉”。中國太保公告透露,公司已于4月7日增持了寬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等產品;同時,公司董事長傅帆于4月8日提議以公司自有資金回購部分普通股(A股)股票。
陽光保險透露,已于4月7日和8日連續增持國內權益類資產。中再資產也表示,已于近期加倉ETF和優質資產,后續將進一步加強長期性、戰略性的權益資產配置力度。
把握科技創新投資機遇
孔祥認為,《通知》將險資投資創業投資基金集中度比例明確為30%,旨在引導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通知》有助于鼓勵險資加大對科技、大數據、新能源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股權投資力度,體現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導向。
多家保險公司表示,將抓住科技創新等領域投資機會,穩步加大權益投資規模。
“公司將認真研究、抓緊落實有關政策要求,靈活運用多種綜合金融工具和投資策略,持續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及價值型品種等領域投資力度。”中國平安表示。
陽光保險表示,將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堅持“共同成長”原則,陪伴優質企業成長,助力被投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保表示,積極把握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帶來的投資機遇,穩步加大A股市場投資規模。中國人壽也表示,將圍繞新質生產力優化資產配置。新華保險表示,將認真落實國家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和金融監管總局《通知》的要求,加大權益類底倉資產配置、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中國太保公告稱,未來將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
“險資也是投資者,要給予險資能夠從股市盈利的預期。為此,政策面不僅要引導資金入市,更需要改善資本市場標的的質量,優化標的供給,讓險資能夠從市場上買到高質量標的。”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說,應持續推動市場本身投資環境的優化,包括改善股票供給、形成良好投資回報的氛圍等。
真招實招密集推出 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動力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意見建議,這也是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第三次召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相關會議。
除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個部門近段時間相繼召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相關會議,一些地方也在密集推出真招實招,直擊民營企業關切問題,釋放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加快推動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
在4月8日召開的座談會上,江蘇天合光能、浙江中基寧波、廣東領益智造、北京滴滴出行、山東歌爾股份5家民營企業負責人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和所在行業發展現狀,介紹了對國家有關政策舉措落實的實際感受以及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等情況,并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與會企業負責人均認為,對美國加征關稅已有準備,正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同時國內發展環境穩定、市場空間廣闊,企業有信心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克服困難、取得突破、實現更好發展。
鄭柵潔對企業關心的問題逐一作出回應,他表示,微觀主體對宏觀政策落實情況的感知最直接、感受最真實,與民營企業開展常態化溝通交流是制定完善宏觀政策的有效途徑。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是吸納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在穩增長、穩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美加征關稅等外部風險挑戰,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定信心、鼓足干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以國內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牢牢把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
國家發展改革委透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部門和地方,加快推動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加強政策預研儲備并把握好政策出臺時度效,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同時,將堅持和完善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認真傾聽民營企業訴求建議,由點及面、點面結合,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拓展民間投資領域
著眼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間投資領域迎來多項政策利好。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將盡快修訂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地方也在行動。例如,4月7日,上海市民營經濟聯席會議召開,并啟動“2025上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月”活動,圍繞金融賦能、投資促進、科創培育等十大主題開展系列活動。湖南省稅務局日前印發的通知提出,精準落實稅費支持政策,促進民營企業降本減負。構建親清稅企關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蘭青日前介紹,將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領域建設。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細分民間資本可參與的102項重大工程,制定交通、能源、水利等企業投資項目清單,擴大民營企業投資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楊瑞龍表示,應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參與投資的領域。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要特色的新業態、新領域、新商業模式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些領域如何確保民營企業享有公平的市場準入權,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原則,以及突破部分行業的準入壁壘,使民營經濟能夠在新興領域獲得充分的發展機會,對于提升民營企業的活力非常重要。
社保基金會:已主動增持國內股票
本報記者 昝秀麗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4月8日發布公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始終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近日已主動增持國內股票,近期將繼續增持。在積極開展股票投資的同時實現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上海等地國資發聲:積極實施增持回購
本報記者 羅京
4月8日,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方國資平臺紛紛發聲,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并積極實施增持回購,以實際行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向資本市場傳遞信心。
上海三大國資平臺均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上海國投公司表示,堅定持有戰略性持股機構和上市企業股權,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通過與上市公司推進CVC(企業風險投資)、并購基金、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等形式進行上市公司價值維護。上海國盛集團表示,增持上海國企ETF和上海地方國資企業股票,后續將進一步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平臺的功能作用,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上海國際集團表示,長期看好并堅定持有戰略持股機構和上市公司股權,積極推進上市公司價值提升、價值創造、價值維護。
浙江省國資運營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團、浙江省交通集團、巨化集團等多家浙江省屬企業表示持續增持。巨化集團表示,堅定增持所屬上市公司股票,一致行動人巨化投資有限公司已增持巨化股份股票219.2萬股,未來3個月內將繼續增持,以實際行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浙江省國資運營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公司近兩年已累計增持浙江省內上市公司股票超25億元。
此外,安徽國資4月8日發文表示,目前,安徽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銅陵有色、江淮汽車等正在實施增持回購計劃,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增強投資者信心,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貢獻安徽國資國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