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
本報評論員
中國證券報
本報評論員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相比之前的表述,此次會議不僅強調“穩”,更突出“活”,這釋放了明確的積極信號。下一階段,相關各方將圍繞“穩”與“活”綜合發力、加大用力。可以預見,在“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指引下,資本市場將努力構建一個既穩健又有活力的市場生態,實現支持經濟回升向好與推動自身發展的良性互動,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
當前形勢下,“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具有重大意義。從國內來看,資本市場是連接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樞紐,穩定的資本市場有助于穩定預期,增強投資者信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通過財富效應促進居民消費,拉動內需增長。活躍的資本市場則能提升資金配置效率,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充足資金支持,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從國際視角出發,在貿易摩擦不斷、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大環境下,穩定活躍的資本市場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話語權,增強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資本市場的信心,吸引更多外資流入。
為實現資本市場的“穩”與“活”,促進二者有機結合、動態平衡,需多方面綜合發力、加大用力。
——完善制度體系,守牢“穩”的底線。持續穩定資本市場,關鍵在于構建更加成熟、穩健的制度體系。一方面,要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加強政策的一致性評估和協調配合,防止“合成謬誤”;同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加快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大力推動社保、保險、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入市,豐富穩市政策工具,做好增量政策儲備,增強市場韌性。另一方面,要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優化新股發行、并購重組、退市等制度,健全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此外,要加大上市公司分紅、回購激勵約束,引導上市公司切實提升投資者回報,加大力度防假打假,增強投資者長期持股信心。
——優化市場生態,釋放“活”的潛能。活躍資本市場需從做實做強基礎和提升優化結構入手: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深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改革,增強制度包容性與適應性,引導更多標桿性高科技企業登陸A股市場;落實財務造假懲防,發揮并購重組作用,嚴格常態化退市,培育優質上市公司;堅定擴大開放,優化境外上市備案制度,拓展跨境互聯互通,提升A股競爭力;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推動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提高權益投資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壯大中長期資金力量,持續優化上市公司結構、投資者結構和資金結構。
——提升監管效能,實現“穩”與“活”的統一。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和投資者保護水平,是促進市場穩定和活躍的內在要求。一方面,要完善監管執法體制機制,快、準、狠打擊違法違規;加快重點領域立法修法,強化科技賦能監管,強化境內外、場內外、期現貨聯動監測監管;加強與市場的主動溝通,進一步提升監管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提升投資者保護水平,出臺中小投資者保護政策措施文件,健全特別代表人訴訟、當事人承諾等制度機制,暢通中小投資者維權渠道,優化民事賠償機制;加強投資者教育,減少信息不對稱,增強市場透明度。
實現資本市場的“穩”與“活”,也有賴于經濟基本面的有效支撐。當前,需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化財政、貨幣、就業、產業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以宏觀調控的效能提升,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著力抓好“四穩”。
復雜嚴峻形勢下,實現資本市場的持續穩定與活躍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需要市場各方共同努力、持續作為。未來,隨著改革深化、機制完善、生態優化、監管效能提升,一個持續穩定和活躍的資本市場將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作用,并為投資者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