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高質量發展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探路ESG新路徑
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投資作為一種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因素納入綜合考量的投資策略和方式,已經在全球市場受到廣泛應用,并對考察企業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潛力,進而對評估企業為股東和社會創造價值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我是股東——走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專項投關活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南方中心舉行。本次活動以“ESG賦能央企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來自馬鋼股份、南網儲能、中國電研等3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與投資者分享了ESG為公司治理及價值創造帶來的新機遇與新動能。
ESG帶來公司治理新變革
7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的通知》,要求央企在2023年底前力爭實現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隨著披露時限的臨近,讓不少上市公司有了迫切感。
“ESG理念高度契合國家發展戰略,同時也涉及公司的方方面面。現在鋼鐵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監管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這種情況下,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客戶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促使鋼鐵企業將這些要求轉化成相應的動力。”馬鋼股份董秘室主任、法律事務部部長何紅云分享了ESG為公司帶來的改革挑戰和機遇。
在何紅云看來,ESG既是風險管理,也是一個價值創造過程。她舉例稱,馬鋼股份把ESG相關的氣候風險、安全風險以及供應鏈管理等融入公司的日常管理。通過日常管理,公司形成規劃、執行、監督、評價的一個閉環。在這個閉環中,公司尋找不足,并在管理決策中修正目標和方向,不斷改善管控ESG風險,實現ESG方面的價值創造。
何紅云介紹稱:“ESG涉及面非常廣,這個工作肯定是‘一把手’工程。我們制定了公司2023年至2025年的三年期規劃,搭建的指標就有140多項。公司每年還會根據實際需要,對一些指標進行診斷。按機構投資者、客戶、員工等方面的要求,對指標體系進行不斷完善。”
近年來,馬鋼股份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貫徹落實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在環保方面,就污染物排放、資源利用、排放總量等方面設立了具體目標;在社會責任上,也在利用信息化和智慧化積極推動組織機構變革和基層管理變革。
ESG讓投資者聚焦公司長期效益
ESG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
南網儲能黨委副書記、董事呂志分享了ESG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改變,“目前公司在運抽水蓄能電站7座,現場都是鳥語花香。我們去年環保投入大概達到1.56億元,溫室氣體減排量超過778萬噸。”
在呂志看來,ESG理念與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雙碳”目標愿景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一致。近年來,南網儲能立足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兩條賽道,融入國家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大局,全力支撐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和消納,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了堅強保障,帶動了新型儲能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電研副總經理孫君光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指標已不再是評判企業價值的唯一標準。ESG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系統、多元、綜合性的評價指標。作為上市公司不僅要成為一家賺錢的公司,更要成為一家值錢的公司,這也充分體現了ESG投資的價值。
“ESG讓投資者更加關注企業的長期效益,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孫君光稱,中國電研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踐行“雙碳”戰略,不斷加強綠色制造共性技術研究。近三年,公司主導參與修訂了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上百項,有力引導了電子電器行業的質量提升和技術進步,在國際標準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ESG規范化運行迫在眉睫
由于中國還沒有一個關于ESG執行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因此當前ESG在信息披露等執行細節方面還存在不少盲點、難點及不足。對此,上述公司負責人建言獻策,希望盡快促進ESG規范化運行和推廣。
何紅云介紹,作為一家“A+H”公司,馬鋼股份ESG報告既要遵守中國證監會和上交所的要求,也要符合港交所的披露要求。而她感受到,港交所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走在了前列。
隨著上市公司對ESG重視程度日益提升,ESG專業化管理人才匱乏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對此,何紅云分享了馬鋼股份的經驗:公司搭建了自己的管理團隊,由董事長總經理牽頭,相關職能部門的業務條線、公司主要子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以及業務骨干組成一個ESG團隊,團隊會經常進行工作交流、培訓。
“我們以ESG的視角、理念來評估我們傳統的管理,像以前的能源、環保、安全、員工職業健康等這些并不是新鮮的東西。但換個角度,我們用ESG的語言,則能讓市場更好地理解公司治理的價值。”何紅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