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搶灘A股:速度背后是格局
看好中國市場 重構估值體系
“不論是橫向比,還是縱向看,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對于中國股市的樂觀情緒都在明顯升溫!毕裨S多海外明星基金經理一樣,談到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看法,全球最大上市基金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股票總監史蒂芬·多佛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經濟整體勢頭良好,經濟發展底氣足、有韌性。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充滿信心,是外資機構看好中國股市的根本原因。同時,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努力打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出多項開放舉措暢通投資渠道,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性制度,推動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升,使得A股市場自身吸引力不斷增強。未來海外機構投資者有望繼續加大對A股的配置比例。
凈流入逐年增長
臨近歲末,頻頻增持A股的外資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11月26日,MSCI指數年內納入A股的第三次擴容正式實施。市場原本預計短期內北向資金流入A股的腳步將有所放緩,原因在于未來一段時間配置型資金的不確定性。然而現實情況是,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北向資金連續28個交易日凈流入A股,追平2018年5月7日至6月15日創下的紀錄。11月27日至12月23日,北向資金累計流入A股達688.78億元。
截至12月23日,2019年北向資金合計流入A股達3427.96億元。2016年以來,北向資金年度凈流入A股金額呈逐級攀升態勢。2016年至2018年,年度凈流入金額依次為606.79億元、1997.38億元、2942.18億元,加速之勢明顯。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國內股票總規模達1.77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2.9%,占A股流通市值4%,已非常接近公募(持股)和保險(持有股票+基金)的規模。
“經過四季度外資大舉增配A股,我們有理由相信外資持有A股規模超過公募將很快實現!卑残抛C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從外資青睞的個股來看,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統計發現,約2000只A股獲得外資買入,其中有20只至30只個股外資持股比例超10%!巴赓Y青睞的股票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家用電器、電器設備等行業,很多都是基本面不錯的上市公司!编嵗谡f。
“外資兼顧標的的成長性和穩定性。盈利能力強、能夠穩定貢獻高資產回報的公司更受青睞。”國盛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外資多以長期配置為主,考核久期要遠超大部分國內資金,使得外資入場布局較國內資金更堅定,對于股價波動的容忍度更高。
緣何鐘情A股
是什么原因驅動外資以如此迅猛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外資緣何鐘情A股市場?
陳果表示,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的根本原因是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有信心。最近從金融信貸到PMI等一系列數據,中國經濟都出現企穩乃至邊際改善跡象。
陳果認為,持續不斷的增量資金主要來自國際主要指數權重提升后外資主動型資金對A股的延遲增配。被動型資金對A股的增配往往在國際指數提升權重之時完成,而主動型資金是否配置A股、配置多少、何時配置則更加靈活。隨著A股在國際指數中權重的快速提升,許多主動型資金對A股的配置往往達不到指數權重的要求(即實際低配A股),將會在之后的合適時機增配A股,造成延遲增配。這個補配的需求將持續存在。
“中國市場的潛力和‘腹地’非常大,不論是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留學過的小城市,還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和十年前相比變化都很大,有的地方已經完全認不出來,這其中無疑蘊含著非常多的投資機會。而發達市場可能就不會存在這些機會。”史蒂芬·多佛強調,中國龐大的市場具有階梯性和互補性,即使某一個行業發展暫時受阻,也會有其它行業值得關注;有些領域在一線城市可能出現飽和跡象,但在二三線城市卻有空間!拔覀儓猿挚春弥袊!笔返俜摇ざ喾鹫f。數據顯示,截至11月,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旗下的鄧普頓亞洲增長基金的投資組合中,中國股票占比高達41.23%,而在2018年12月該數據為28.79%。
除中國自身經濟穩之外,不斷推出的開放政策也大大提升了外資買入中國股票的動力。
今年以來,A股納入富時羅素全球指數、逐步提高MSCI納入因子比例、滬倫通正式啟動、中國債券納入巴克萊指數、中日ETF互通。業內人士指出,寬松的政策環境是市場對外開放漸入佳境的重要保障。中國證監會關于國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政策接連出臺。今年6月證監會提出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9項具體措施;10月11日,證監會明確取消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12月13日,外匯局表示擬對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資金管理規定進行修訂,將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
A股估值水平在全球也極具吸引力。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目前上證綜指PE(TTM)為13倍,從全球主要市場指數來看,其僅高于恒生指數,低于絕大部分市場重要指數,更是遠低于標普500的24倍、納斯達克指數的32倍。
“美股創新高,VIX指數降至低位,也為國際資金布局新興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估值性價比較高的A股市場無疑是外資布局新興市場的優選。”張啟堯說。
持續加大A股配置比例
外資動向從未像現在這樣受到中國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而這可能僅僅是一個大趨勢演進展開的序曲。
展望2020年,史蒂芬·多佛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是一個日益重要的市場,如果所有中國股票都被納入MSCI指數,估計中國在主要新興市場基準中的權重可能會從2019年底的約30%升至40%左右。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雖然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平衡,貿易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而2005年為64%。目前,中國貨幣貶值的風險不大。此外,還有盈利前景改善、派息增加、技術進步及5G移動網絡開放等眾多利好因素加持。
對于中國市場樂觀情緒升溫的頂級外資機構遠不止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一家,多數外資機構開始加碼布局中國市場。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伍澤恩表示:“全球經濟和市場在面臨挑戰時將表現出彈性,預計中國股市將跑贏全球新興市場綜合指數,近期具備進一步反彈的空間。通過投資東北亞尤其是中國市場,可以把握潛在周期性反彈機遇!
“未來國際機構投資者將繼續加大對A股的配置比例。A股投資者結構、理念以及市場機制將進一步國際化,整個A股估值體系將重構。A股投資者需更具國際視野,具有全球競爭力與稀缺性的優秀公司估值溢價將進一步凸顯。”陳果說。
業內人士表示,日本、韓國等地的股市在對外資開放過程中都經歷了從波段操作到基本面投資為主的風格轉換,最后表現出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特質。隨著外資不斷進場,A股市場有望逐步過渡到機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