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基金劉瀟:醫藥階段性的低估會帶來中長期配置的機會
中證網訊(記者 徐金忠)隨著防疫政策優化,疊加集采、醫保談判常態化,降價幅度趨于理性等因素,醫藥板塊表現持續搶眼,醫藥主題基金業績也隨之轉暖。根據Wind數據,截至12月9日,華安醫療創新A近6個月凈值增長率6.18%,同期業績基準2.59%。該基金基金經理劉瀟12月14日發表觀點稱,在國內老齡化趨勢的背景下,醫療的剛需將持續提升,不管是病毒的變異、疾病譜的變化,都凸顯了醫藥的長線需求,階段性的低估會帶來中長期配置的機會。
作為A股市場一條大賽道,醫藥板塊覆蓋的子行業眾多,如何挖掘不同子行業中具備長期成長性的優質個股,從而分享長期超額收益,需要基金經理對醫藥行業擁有扎實的底層理解。資料顯示,劉瀟具備生物藥學背景,本科是生物藥學與工商管理雙學士,碩士則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復合專業的背景使得她對醫藥的技術和商業都有較好理解。此后,先后在資管公司、基金公司任職研究員,持續深耕醫藥領域各子行業的同時,在消費、互聯網等行業均有覆蓋,不斷向外拓寬視野。在超過12年的投研歷程中,劉瀟逐漸成長為一名風格明確的基金經理——不愛抱團、配置均衡、偏好成長。
在劉瀟的投資框架中,首先從中觀層面出發,結合對于經濟和政策的理解,在順應醫藥行業邏輯的前提下精選長期看好的子行業;個股維度,劉瀟注重從企業增加值出發,識別各醫藥細分行業中具有行業壁壘或者競爭優勢的好公司,并對好公司保持長期跟蹤。同時,她也追求投資性價比,以更側重業績增長可持續性的DCF方法看估值,重視企業隱含價值被重估的拐點。劉瀟表示,組合構建思路會考慮估值匹配度,對于中長期的資產愿意給估值溢價,但同時也會去看貼現和成長是否能超預期。
在此投資框架下,劉瀟管理的基金倉位呈現“均衡分散”的特點,與市場同類基金持股保持一定差異性,不跟風、不抱團熱門股。以華安醫療創新三季度持倉為例,前十大重倉股分布于醫療器械、醫藥商業、醫療服務、化學制藥等多個細分子行業,前十大重倉股占基金凈值比合計僅38%,集中度低、分散度好,其中不乏較為“冷門”的中小市值個股,體現了劉瀟較高的行業敏感度以及個股Alpha能力。
盡管短期板塊漲幅顯著,但板塊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醫藥生物板塊估值24.5倍PE(TTM),處于5%歷史分位數。站在當下時間節點,劉瀟認為,從估值和基本面來看,三季度往后的切換行情值得期待。未來會聚焦在消費升級跟科技成長兩個方向上:最近兩年新上市的醫藥公司科技屬性越來越多,比如醫藥機器人;消費方面,關注與老齡化相關的骨科、眼科、齒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