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基金曹建文:養老投資的長錢長投與長情長信
廣發均衡養老FOF基金經理 曹建文
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晴。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晚年生活有著美好的期待。然而,無論你是向往一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環球之旅,還是向往著“守拙歸園田”那般閑情逸致的田園生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莫頓的告誡都值得我們謹記:“晚年生活質量由現金流決定”。
如何“有備而老”,為自己的老年時光提前打牢經濟基礎?如何未雨綢繆,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從容?在愈發嚴峻的養老形勢面前,這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顯然,“養老”已然成為全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然而,“養老”的概念又常常在個人生活中被忽視,被誤解。作為養老FOF的基金經理,為投資者提供風險收益偏好相匹配的養老產品是我的職責所在。同時,我也想與投資者們聊一聊,關于養老和養老投資中的一些體會,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養老。
我與養老投資的十年緣分
回顧過去十年的從業生涯,我與養老投資有著不淺的緣分。
我對養老的關注,要追溯到剛走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中。那年,我參加了公司的年金計劃,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對應的養老投資賬戶,養老資金放在專門的賬戶中,委托給專業的投資人來打理,力求讓它保值增值。偶爾,我會登陸賬戶關注養老資金的收益情況。從那時起,我對養老賬戶運作和養老投資有了初步了解。
2016年,我到平安養老任職,從一名養老金投資者轉變為投資管理人,對養老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當時,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還沒有市場化投資,平安養老主要管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資金,也是當時國內管理企業年金規模最大的公司。
得益于平安養老在養老投資領域的布局相對領先,我有幸見證并參與了養老金第二支柱的快速發展以及第三支柱的起步,深入了解了養老金的運作機制、投資策略等,對養老金管理的社會價值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021年,我加入了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陸續接手管理普通FOF和養老目標基金。2022年末,千呼萬喚的個人養老金政策正式落地,基金行業新成立了129只針對養老金的Y份額產品。其中,由廣發基金管理的養老Y份額有6只,我管理了其中的3只,包括廣發安泰穩健養老、廣發穩健養老、廣發均衡養老。
作為較早接觸養老金的從業人員,我在這十年間有幸近距離觀察“養老”、體會“養老”,從中看到關于養老的現實問題,譬如民眾養老意識有待加強、科學養老投資理念亟待建立等等。同時,我也看到了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讓普通投資者“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愿望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養老資金應長錢長投
作為面向普羅大眾的資產管理機構,公募基金與個人投資者的聯系比較緊密。2021年入職廣發基金后,我們不定期與銷售渠道互動調研,間接了解客戶需求。另外,我們通過直播、線下活動等與部分投資者互動,對不同投資者的養老觀念有了直觀的感知。由此,關于如何看待養老以及養老投資的意義,我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白云蒼狗,歲月變遷。在這個新時代,“養老”這一概念的內涵已悄然發生變化。一方面,國人自古以來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但從實際情況看,“養兒防老”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于原本預期能夠“防老”的“兒”變成了“啃老”。以日本為例,紀錄片《團塊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中就有數據顯示,有28.7%的團塊世代需要照顧長壽的父母,而需要經濟援助自己子女的人也占到31.7%。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一定程度上能減輕社會和家庭的養老負擔,尤其是個人養老投資制度的不斷完善,為個人養老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從“養兒防老”到“個人投資養老”理念的形成,我們走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未來仍然要走很久。而進入到了“個人投資養老”環節的投資者們,也面臨著有待突破的新障礙。比如,在與渠道和投資者互動過程中,我發現一個令人深省的現象,即大多數投資者認為養老投資應求穩,似乎與“老”相關的都應該是“穩”的才行。
但實際上,養老投資本質是對人生不同階段收入的平滑,是一筆期限很長的投資,特別是對年輕的朋友們來說,從開始投資的時點到真正退休養老,長達數十年時間。短期的波動或許會“刺傷”收益,但拉長視野,波動會被時間逐漸熨平,而與波動相伴相隨的收益將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沉淀積累。養老資金長錢長投,進行適度的風險暴露,方能實現效用最大化。
而長錢長投的重要內涵之一,是選擇與投資期限相匹配的資產配置方案。權益倉位越高的產品,隱含的波動風險和長期年化收益也越高。對個人養老金賬戶來說,長期年化收益越高,賬戶增值效果更明顯。根據測算,假定每年投資1.2萬元,投資30年,在5%的年化收益下,賬戶終值是84萬;而在10%的年化收益下,賬戶終值是217萬,復利的效果更加明顯。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上述假設的前提是以科學的方式持有好產品。如果沒有采取正確的投資方式,收益可能低于預期甚至有可能面臨虧損。
相反,如果把養老資金都投資于銀行活期賬戶、貨幣基金等低風險的產品,長錢短投,那么就會大大降低養老金的長期復合回報。所以,養老投資的一大重點是要保證這部分資金的資產配置方案跟期限相匹配,以便享受長期增值收益。
那么,對于期限很長的資金,投資者為什么沒有長錢長投?其中一個原因,是對風險和收益缺乏科學的認知。當股票市場某一階段持續下跌時,投資者往往會感覺股票市場風險很大。但長期來看,股票市場的回報要顯著高于債券類資產,比如從10年的維度看,股票市場的年化回報約為10%,對于短期內不會動用的養老資金,應該可以承擔階段性的波動以獲取較高的回報率。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長錢長投?巴爾扎克曾提到,“人的全部本領不過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要做好長錢長投,除了要在心里牢牢豎立這樣的理念以外,選擇恰當的產品也會在客觀上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養老目標基金采用FOF形式來管理,普遍設置一定的持有期限,在產品定位上就立足于長期投資,與“長線長投”的理念比較契合。
養老投資要保持定力和耐心
傳統的公募基金一般都是以投向的標的資產類別劃分,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而公募FOF是一類以資產配置為特色的基金,它投向全市場的多資產,大部分都是混合型FOF,但它會區分風險和配置策略,并在名稱中標注出來,比如穩健、均衡、積極。
可見,FOF產品的定位是基金經理通過多資產配置和適度分散化,力求為持有人提供長期穩健的收益。某種程度上來說,FOF基金經理就像一支足球隊的教練,既要選拔好的隊員(挑好基金),還要根據不同的對手和比賽形勢排兵布陣(做好資產配置),結合球場的攻防態勢調整球員的搭配。
自2015年走上投資崗位以來,我經歷了不同市場周期的考驗,形成了穩健的投資風格,力求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風險收益比。這種投資理念與FOF的特點比較契合,這也是我從管理普通基金轉為FOF基金經理的重要原因。此外,我曾研究過股票、債券、期貨、基金等多個資產類別,對各類型投資策略也都比較熟悉,這些經驗在FOF投資中大有裨益。
目前,公募中有129只養老目標基金Y份額在渠道銷售,為個人養老提供類型豐富、不同風險等級的投資工具。那么,投資者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呢?我建議投資者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跟自己的風險偏好、投資期限一致的產品,二是結合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和歷史業績、最大回撤等進行綜合評估。
具體來看,許多人不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但很清楚自己的退休日期。對于這部分投資者來說,目標日期基金是不錯的選擇。這種基金的權益倉位隨著退休日的臨近逐步降低,可以匹配投資者生命周期,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省力且高效的養老金投資選擇。
而對自己的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了解的投資者,可以自主選擇風險收益定位比較明確的目標風險策略產品。當前的目標風險策略主要分為穩健、均衡和積極三種風格。一般而言,年輕時可以選擇“積極”,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慢慢向“均衡”“穩健”調整。
毋庸置疑,國內養老投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論如何,我會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情。希望在養老投資的路上,我們能與您相互信任、共同成長,共同為您打造一個安穩幸福的晚年生活。
基金經理簡介:曹建文,上海交通大學理學學士、金融工程碩士,具有11年FOF與權益投研經驗,6年養老產品管理經驗,現任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基金經理。
(風險提示:文章涉及的觀點和判斷僅代表投資經理個人的看法。本文僅用于溝通交流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