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一群2歲的兒童正在觸摸展品
過去30多年來,許多博物館積極面向大眾開放,接納不同的觀眾群體,它們十分關注博物館在包容性、教育和社區方面所做的貢獻。
近年來關于幼兒早期學習(從出生到8歲)和大腦發育重要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幼兒已成為博物館重要的觀眾群體。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博物館如何為年輕學習者服務。史密森早期教育合作小組由早期幼兒教育專家組成,過去六年來該小組一直致力于探索博物館的早期教育,并為此提供支持。
隨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博物館專業人士需全面了解,成年人的活動場所如何為兒童提供服務,以及為什么我們應該吸引幼兒觀眾。
博物館的學習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博物館是幼兒學習的理想之地。孩子們在這里通過接觸真實的物品、動手制作展品和參與活動等方式,來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博物館也為幼兒學習者提供了互動學習和多感官體驗的機會,尊重兒童具象和主動的學習方式。
孩子們可以在博物館里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例如,一個喜歡消防車的孩子,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親眼見到了19世紀的消防車。
對消防車的酷愛使她想了解更多與消防車有關的知識。當她繞著消防車走動觀察時,腦海中聯想起生活中的消防車實體。也許她還不太了解消防車的歷史,但她明白,眼前的展品與現代消防車大同小異。
互動體驗,尤其是感官參與的體驗,進一步加深了她對消防車的了解。我們知道,幼兒通過感官來構建知識體系。
例如,參觀消防車的那個小女孩可能會思考:車輪在馬路上會發出怎樣的聲音?木頭摸起來是什么感覺?消防車到底能裝多少水?有了感官的參與,她就會在腦海中構思眼前物體如何運作的畫面。這次“消防車體驗”也許讓她終生難忘,不僅加深了她對消防車的了解,還讓她對博物館更加喜愛。
▲一個2歲的兒童正在比較消防車和救火車的照片
成長中的未來公民
博物館還可以幫助幼兒了解世界,以全新和多樣化的方式拓展他們的思維。具體的實物對象是抽象理解的基礎。
例如,美國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的幼兒教育小組利用藏品和故事,與兒童討論了種族、身份和歷史話題。一群4歲兒童在欣賞查爾斯?奧爾斯頓(Charles Alston)的作品《行走》(Walking)時,展開了如下討論:我們應該如何行動起來,勇于向不公現象說“不”。
這幅畫描述了蒙哥馬利公交車抵制運動的場景,向孩子們傳遞了公平的含義與歷史,他們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的社會角色。
博物館讓幼兒參與到這些體驗和討論中,為他們成長為合格的全球公民奠定了基礎。
▲美國非洲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家庭日活動
重視幼兒觀眾的益處
21世紀,博物館開始面向社區轉型,以保持與公眾的緊密聯系,獲得成功。觀眾受到歡迎,需求得到響應,他們與博物館和藏品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對于幼兒來說,社區是學習的重要場所。
博物館服務市民的意識正逐步增強,幼兒和他們所在的社區正促進博物館改進服務體驗。
▲一個小女孩仔細觀看赫希洪博物館舉辦的展覽
早期學習計劃提高了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參與度,其中包括成年觀眾。雖然表面上看來這些課程是為8歲以下的兒童設計,但據史密森早期教育合作小組的教育工作者觀察,大齡兒童及陪伴的成年人由于參與了早期學習計劃,他們會對博物館藏品的熱情更高。為什么會這樣呢?
博物館機構的專業性可能會讓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心生怯意。
成年觀眾表明,他們在欣賞某些藝術品和展品時,“不明白自己所見何物”,或者覺得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有誤”。而邀請孩子們進入博物館參觀緩和了這種不安的氛圍,因為孩子們思維開放,富有創造性,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赫希洪博物館開展了“故事時光”項目,邀請幼兒探索當代藝術。最近的一個項目中,孩子們欣賞了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的抽象畫作《天空之野》(Field for Skyes)。
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幅巨作,積極踴躍地描述畫作中不同區域的顏色和形狀,由此展開了一場關于抽象藝術的小討論。觀察所得迅速轉化成想法。孩子們關注不同分區內的形式和顏色,想象自己看見了動物、樹木還有水。隨后成年觀眾加入小組,受到孩子們的啟發,他們瞇著眼睛觀察畫作,然后激動地說道: “啊,我看見了!”其他參觀者走過展廳的時候,也同樣停下來,仔細地觀察這幅畫。
孩子們積極參與并且發揮想象,絲毫不擔心犯下什么錯誤,讓成年人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博物館的藏品和展覽才會更有意義。
幼年時期是培養兒童學習、社交和認知重要技能的關健時期,這對他們未來是否取得成功具有決定作用。
博物館將著手為兒童未來的成功提供培育項目和支持。博物館面向幼年觀眾開放,可以更好地為所在社區服務,為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提供更加強大可靠的參觀體驗。
幼兒觀眾是確保博物館未來成功的關鍵群體。在幼兒時期形成參觀博物館的習慣,可以塑造一個年輕人將來對博物館的看法、支持和貢獻。幼兒是未來潛在的觀眾、專業人員和捐助者。那么,孩子如何在博物館獲得良好體驗呢?博物館必須從社區開始,為他們提供相關的、有意義的參與體驗。
作者簡介
安娜?福格森?欣德利(Anne Forgerson Hindley)
美國史密森學會非洲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幼兒教育協調員,擁有喬治?華盛頓大學博物館學碩士學位。工作主要涉及:培養積極的身份認同,消除種族主義和偏見,在高度多樣化、不公平的社會環境下培養健康、勇敢和善良的兒童,以恰當方式向幼兒介紹非裔美國人的歷史。
辛西婭?拉索(Cynthia Raso)
史密森早教創新中心(the Center for Innovation in Early Learning)副主任,擁有喬治?華盛頓大學藝術史碩士學位,主要研究博物館和其他非正式的學習環境如何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
蒂法妮?麥格蒂根(Tiffany McGettigan)
赫希洪博物館和雕塑園藝術實驗室(ARTLAB+)項目教育專家,致力于打造完全包容、開放的博物館空間和項目。她擁有喬治?華盛頓大學博物館教育碩士學位,目前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研究生課程,探討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她重點關注存在智力或認知障礙的兒童及青年人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