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走訪調研上市公司超170家 龍頭鏈主企業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走訪調研上市公司工作正在持續深入展開。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截至目前上交所已實地走訪170余家上市公司,深入一線了解上市公司經營發展情況,幫助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作為產業鏈發展的領頭羊,如何引領產業鏈攻堅克難和創新升級成為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的必答題。多家滬市上市公司在調研中表示,將提質增效,助推產業價值高端化,從而形成新質生產力。
爭當發展新質生產力主力軍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眾多上市公司的共識。以滬市能源公司為例,其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等,在新質生產力方面順勢而為,積極搶占未來能源科技制高點。
光伏發電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認為:“新質生產力體現在‘新’和‘質’上,主要在新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方面能夠產生這一成果。具體而言,打造光伏產業的新質生產力,首要方向是提質增效。要不斷提升光伏的發電效率,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和能耗,并且降低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要全力統籌好科研投入和產出效率,在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上實現新提升。”中國海油在調研中表示。一直以來,中國海油聚焦深水深層勘探開發等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支撐油氣儲量增長,并持續推進海上無人化平臺及智能油田建設,建成世界首個可遙控生產的超深水平臺。
培育差異化發展優勢
滬市不僅有上下游一體的企業,也有深耕某一環節發展的公司。本次上交所調研走訪了滬市細分行業的頭部公司,不少公司負責人表示,要將賽道做細、做精,助推產業價值高端化,做強比較競爭優勢。
公牛集團副總裁劉圣松表示,近三十年來,公司打造了電連接、智能電工照明、新能源三大業務板塊,圍繞民用電工及照明領域形成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布局。在此基礎上,公司積極把握消費升級、智能化、新能源的時代趨勢,同時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開展產品創新。
“從行業預期來看,公司所處的飲料行業是快速變化、充分競爭的,在細分的能量飲料市場依然有一定的增長空間。”東鵬飲料相關負責人直言。作為中國能量飲料的龍頭公司,東鵬飲料主要產品包括東鵬特飲、東鵬大咖等產品。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3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9.89億元至20.61億元,同比增幅為38%至43%。
大市值公司積極增持回購
截至3月7日收盤,滬市500億元市值以上公司有160余家,數量較前兩年進一步擴容。尤其是“中特估”概念提出以來,大市值公司的估值有所修復。但在調研中,不少頭部企業反映估值未能充分體現公司的經營質量和投資者回報水平。具體來看,500億元市值以上的滬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金融、能源、交通等行業,其中超6成公司市盈率低于行業,如汽車龍頭公司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均大幅低于整體法計算下行業市盈率38倍的水平;光伏行業龍頭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均大幅低于行業18倍的水平。
為提振投資者信心,滬市大市值企業積極采取分紅、回購、增持措施。2023年以來,滬市千億市值公司中有25家推出回購計劃,金額上限約240億元;有27家推出股東增持計劃,金額上限達124億元。如藥明康德,自2018年上市以來,公司每年現金分紅比例穩定在30%,持續以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再如中國海油,自上市以來始終堅持每年派發兩次現金分紅,且每期均出臺在同業對標中名列前茅的分紅收益率方案,積極與股東分享公司經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