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百億私募業績分化加劇
百億級私募機構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資成績單顯露端倪。來自多家第三方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近期A股市場整體持續震蕩,百億級私募機構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差異較大。在東方港灣、同犇投資、少數派投資等多家老牌私募業績偏弱的同時,由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所執掌的千合資本,今年以來尤其是近三個月打了“翻身仗”。
業績分化加劇
由朝陽永續公布的私募業績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按照各私募機構基金產品的最新一期凈值計算(單家私募的平均收益率,按照其在第三方機構展示的旗下所有產品算術平均計算,下同),被監測的80家百億級私募機構中,共有57家機構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占比71.25%。與此同時,百億級私募內部的收益率分化極為顯著。截至9月10日,共計有6家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30%,收益率最高為52.92%。在排名墊底的行列中,有6家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虧損超10%,倒數第一位的深圳某私募今年以來大虧23.43%。
此外,多家成立于2015年之前的老牌百億級私募,均出現較大幅度虧損。綜合Wind、朝陽永續等多家第三方機構的監測數據,以最新一期凈值日計算,同犇投資、少數派投資、東方港灣和林園投資等私募機構今年以來均虧損超7%。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的背景下,百億級私募機構的階段性業績表現同樣分化加劇。某第三方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被監測的80家百億級私募中,共有55家機構在近三個月取得正收益。其中有16家機構區間收益率超過10%,7家機構在此期間則出現了超過10%的大幅回撤。同犇投資、林園投資的階段性回撤幅度,均達到兩位數。
部分私募業績改善
作為曾經的“公募一哥”,知名基金經理王亞偉在“由公奔私”之后,其執掌的千合資本近幾年的整體投資業績一直“差強人意”,遲遲未能重現其在公募生涯中的輝煌。就2021年以來的頭部私募業績來看,相關監測數據顯示,王亞偉在今年迎來了一輪顯著的“業績大反彈”。
前述第三方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千合資本今年以來的投資收益率超過15%,在80家百億級私募的業績位列前1/4,一掃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跑輸百億級私募平均水平的境況。此外,在截至9月14日的最近三個月中,千合資本的階段性收益率超過18%,在80家百億級私募中位列前五,進一步彰顯了其在近幾個月市場風格切換中的策略適應性。
多位私募業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中小市值個股整體明顯強于白馬股等大市值個股。自6月以來,A股市場中證500、中證1000等中小市值指數以及周期股、軍工等板塊持續表現強勢。與此同時,諸如鋰電池、工業硅等題材股板塊也在不斷接力上漲,這種市場風格預計相對更適合于王亞偉以往在公募機構的投資策略。
量化機構表現突出
對比不同策略百億級私募的業績表現可發現,今年前三季度,頭部量化私募的投資收益可謂“大出風頭”。某三方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國內45家股票多頭策略百億級私募的平均收益率為3.29%,而同期20家量化策略百億級私募的平均收益率則高達21.8%,為多頭策略的6倍以上。此外,相對于45家股票多頭策略百億級私募54.9%的盈利比例(28家),今年前八個月,20家量化策略百億級私募則全部實現了盈利。其中,鳴石投資、幻方量化、九坤投資、明汯投資、進化論資產、衍復投資等知名量化私募機構,今年前八個月的收益率均超過15%,更有幾家的收益率達30%以上。
有私募人士分析,近兩年包括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在內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日益豐富,股票市場流動性長期充沛,這在很大程度上為頭部量化私募機構創造了較大的策略發揮空間。如果頭部機構的策略模型有效性能夠得到持續驗證,量化私募的領跑優勢,可能將繼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