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風勁吹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底氣足
在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創新”是核心關鍵詞。支持研發尤其是支持基礎研究、支持企業研發的態度和措施都非常明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
大力激勵企業研發
政府工作報告將“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一方面,在國家層面,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深入謀劃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0.6%,以“十年磨一劍”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在企業層面,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對制造業企業研發創新的力度,讓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感到“特別振奮、充滿感激”。雷軍稱:“作為科技企業界代表,我相信在一系列強有力的指引和激勵下,中國的科創產業將展現出更強創新活力”。
可以預期,作為一項普惠性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將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為增強企業研發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攻關科技前沿領域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規劃綱要草案介紹了七大需要攻關的科技前沿領域,分別是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基因與生物技術、臨床醫學與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基地探測。
其中,在“集成電路”領域,規劃綱要草案的表述為:“集成電路設計工具、重點裝備和高純靶材等關鍵材料研發,集成電路先進工藝和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微機電系統(MEMS)等特色工藝突破,先進存儲技術升級,碳化硅、氮化鎵等寬禁帶半導體發展。”
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推動國家科研平臺、科技報告、科研數據進一步向企業開放,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鼓勵將符合條件的由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企業使用。推進創新創業機構改革,建設專業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隊伍。
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鼓勵金融機構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產品,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試點。暢通科技型企業國內上市融資渠道,增強科創板“硬科技”特色,提升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功能,鼓勵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更好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作用。
此外,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發揮企業家在把握創新方向、凝聚人才、籌措資金等方面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