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建議:優化產教融合機制,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采訪時表示,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建議持續優化產教融合機制,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持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發展
近年來,國家持續推進產教融合探索,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持續深化,力度不斷加大。2022年5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明確提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此后,《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相繼出臺并實施。
胡德兆長期關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工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高素質人才培養依然是他關注的焦點。胡德兆表示,近年來,我國產教融合政策不斷完善,產教深度融合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但相比以往“一頭熱、兩張皮”的情況,當前職業教育與產業之間仍存在“兩頭熱、中間空”的現象。
究其原因,胡德兆認為,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教育企業辦學主體地位,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企業和學校的資源投入和知識產權共建分享、創收利益的分享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標準。企業與學校之間責、權、利關系不明確,影響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積極性與持續性。
胡德兆建議,以職業教育法為基礎,以體制機制突破為切口,在粵港澳大灣區等產業聚集度高的地區,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參與興辦職業教育、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政策上破冰并打造實踐樣本,鼓勵市場主體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培養高質量產業人才,培育新質生產力。
具體而言,建議建立高職院校購買行業龍頭優質資源的長效機制。推動龍頭企業的標準、設備、師資、生產案例等優質資源轉化為支撐新質生產力、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優質教學資源,建立利益明確的購買服務機制,避免重復購買大量與產業脫節的重資產設備,產教一體無縫銜接,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益。
胡德兆還建議,建立龍頭企業委托高校產學研服務長效機制。激活博士、教授、技能大師等高校人才資源,為產業競爭力提升服務,建立利益明確的課題委托和產學研轉化利益分享機制,避免企業引入大量高層次人才但穩定率不高等問題,加速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夯實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根基。
打造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
在調研過程中,胡德兆還了解到,當前產教融合資源適配效率依然較低。在產教融合過程中,目前沒有權威的崗位標準、人才供給、產學研需求、社會服務匹配等信息支撐平臺,企業與學校之間普遍存在協同效率低、溝通成本高等問題,不能適應先進生產力發展需求,亟待政府牽引、行業指導,建立市域聯合體、行業共同體等產教融合信息支撐平臺。
胡德兆建議,鼓勵職業教育集團、產教融合促進會及行業協會根據行業差異性,引導建立產教融合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同時,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匯集各部門出臺的產教融合相關政策文件、校企合作項目、人才供需等信息;解決產教融合發展中數據資源利用低、信息不對稱、合作交流成本高、匹配度低等問題。
此外,胡德兆建議提高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匹配度,深度挖掘資源的使用效能,培育產教融合的“虹吸效應”,將新質生產力要素深度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打造產業先進生產力轉化為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的“發動機”。